01、宝宝便秘
大便是孩子健康的晴雨表,有些宝妈看着宝宝几天不大便,心里就很着急:宝宝是不是便秘了?该怎么办?
其实,很多时候,宝宝几天不排便,不一定是便秘的表现。
便秘的真正表现,是排便费力、大便干结,只有这2种条件都符合,孩子才是便秘了。
而排便间隔时间的长短,并不应该成为判断标准。
有些宝宝的消化吸收能力比较好,能充分吸收母乳,因此,每天产生的食物残渣少,不足以刺激排便,出现几天排便1次的情况也是正常的。
如果宝宝真的是便秘,可以这样做:
如果发现宝宝排便费力,憋得眼睛都红红的,拉出来的大便又干又硬,就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拿的方法来进行辅助治疗。
①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肚子
②下推七节骨2分钟
七节骨位于宝宝背部正中线,由腰部的最低点的凹陷处,到尾脊骨。
手法:让宝宝俯卧,用拇指或中间三指,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脊骨,约一秒钟推一下,共推2分钟,-次。
③揉鱼尾骨2分钟
鱼尾骨在尾椎骨最末端,宝宝小屁股的凹槽内。
手法:让宝宝俯卧,用手顶住宝宝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适中,一次约按揉1秒,共揉2分钟,-次。
02、宝宝腹泻
另外一个常见的肠道问题就是腹泻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肚子。
不过,有些宝妈对腹泻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有宝宝大便偏稀或者拉的次数多,就是腹泻,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腹泻有两个典型的标准,一是大便性状的改变,另一个是排便的频率增加。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孩子原来大便基本成型,现在突然变成稀水便了;原来每天大便1次,突然增加到3~5次了,这才说明出现了腹泻。
当然,如果孩子还同时有哭闹、饮食或睡眠不好,就更能确定是腹泻了。
当孩子出现腹泻时,应该这样护理:
①通过饮食调节
母乳喂养的宝宝,要继续坚持母乳喂养,采取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少量的稀释牛奶进行喂养,逐步增加至全奶;
6月龄以上的宝宝,可选择较为清淡的流质辅食(如米汤、稀饭等)进行喂养,由少到多,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
此外还要注意给宝宝补水,避免出现脱水的情况。
②臀部护理
宝宝拉肚子后,最好用淋浴的方式冲洗干净,并用毛巾吸干水分,抹上护臀膏,保持臀部的干燥,避免红屁屁找上门。
③个人及物品清洁
宝妈们在护理宝宝前后,都要认真清洁双手;对于宝宝的个人用品,也要清洁干净并且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此外,还要及时记录宝宝便便的情况,包括次数、颜色、性状等,如果后续需要就医,能方便医生更好地判断宝宝的病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腹泻情况严重,出现以下症状时,就需要及时就医:
腹泻超过一周还未痊愈;
腹泻次数多,达到一天10次以上且拉出来的都是水,或粪便带血;
不能正常进食,不肯喝水或难以喂水,体重下降,并频繁呕吐;
持续发热,目光呆滞,呼吸急促或意识处于半模糊状态,四肢发冷;
出现脱水症状,如明显口渴、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
6月龄以下宝宝,早产儿,患有肺炎、败血症、尿路感染和中耳炎等的宝宝,在出现腹泻后应及时就医。
03、肠胀气和肠绞痛
肠胀气和肠绞痛也是比较常见的肠道问题,通常表现为:
在熟睡中哭闹惊醒或突然哭闹地比较频繁
腹部鼓胀
爱打嗝打嗝放屁等
而引起肠胀气或肠绞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
①孩子发育不完全
6月龄以内的孩子,他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大脑对消化道控制得不好,导致整个肠道有的地方蠕动快,有的地方蠕动慢,这种不同的蠕动频率,会造成肠道之间互相牵拉引起肠胀气或肠绞痛。
②喂养的方式不当
不恰当的喂养方式,会让孩子在吃奶时吞入过多空气,就会导致肠胀气或肠绞痛的发生。
③乳糖不耐受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孩子腹泻后。
孩子腹泻时,小肠黏膜会出现损伤,从而会影响乳糖酶分泌,此时,乳糖没有被小肠充分分解,就直接进入大肠,进而发酵产生气体,导致孩子出现了肠胀气或肠绞痛。
当宝宝出现肠胀气或肠绞痛时,可以这样护理:
①喂奶时避免宝宝吞入空气
吃母乳的宝宝,每次喂奶时,让宝宝连同乳晕一起含住;
瓶喂的宝宝,吃奶时不要让奶嘴中留有空气。
无论是哪种喂奶方式,每次给宝宝吃完奶,都要拍嗝,这样可以防止因吸入过多空气而造成的肠胀气。
②注意保暖
平时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不要让小肚子着凉,可以戴那种护肚围兜。
③做排气操
以宝宝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的方向轻轻按摩宝宝的小肚子,这个动作有助于活动肠道并且排出肠道内的气体。
④飞机抱
这个动作对于缓解肠胀气和肠绞痛非常有效:
将宝宝身体朝下、面朝外,放在我们的前臂上,头枕在我们的肘弯里,身体靠在我们身上,轻轻摇晃。
飞机抱可以在喂奶30分钟后进行,动作的幅度不要太大,以免吓到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