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终究要排出多少大便呢?这个问题很多人比较关心,也比较好奇。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对排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精确计算出结果:男性活到76岁,共排出斤大便;女性活到81岁,共排出斤大便。
大便形成过程图解
当食物进入人体经消化系统吸收到达大肠后,大肠再次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同时为其提供暂时储存场所,并将其转为大便。
人体在摄入食物之后,先在口腔内初步消化,被唾液浸润和混合的食团经吞咽动作通过食管进入胃内。
食物入胃后,经过胃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形成食糜,逐次、少量地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以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大部分营养成分被小肠吸收,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
进入大肠的食物残渣被大肠黏膜进一步吸收,可吸收食物残渣中水、Na+和Cl-。剩余部分经结肠内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后形成粪便。
粪便中除食物残渣外,还包括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大量细菌和某些代谢产物,一起排出体外。大便形成过程图大便形成过程图
大便正常代表肠道好吗?
结论:不代表
肠道是人类重要的消化器官,包括大肠和小肠,大肠包含盲肠、结肠和直肠,小肠包含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便正常与否,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反映大肠的健康情况,而无法反映小肠的健康情况,所以说大便正常代表肠道好的说法是错误的。
小肠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很多营养物质在小肠处被吸收。因此,小肠有很多的疾病,常见的如十二指肠溃疡、小肠息肉等疾病,大多会表现在消化吸收功能上,在大便上可没有任何表现。
当食物经过小肠被吸收完营养后,未消化完的食物残渣和水分会进入到大肠,大肠会将大部分的水分、电解质等吸收后,再将剩余的食物残渣与肠道内的细菌等形成大便,排出体外。
因此,大肠上的很多疾病,如便秘、结肠炎等,在大便的形态上和排便习惯上会有些表现,提示大肠是否健康。
但是大便正常,不一定代表肠道正常,在一些早期肿瘤和结肠息肉等,可以不影响到大便形态和排便习惯,大便还是会显示正常。
所以,大便正常并不能代表肠道就真的健康。还需要定期检查,包括大便常规,便潜血或者结肠镜等,才能够更好地了解肠道的状况。
体内有癌,“大便”先知?提醒:若出现三种异常,早点就医筛查
但是如果您在排大便的时候,出现了以下情况,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这样能够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也能避免更多癌症发生。
黑便和血便
黑便就是外观呈现乌黑色糊状,带有血腥味的油性光泽,黑色大便,通常提示消化道出血正常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量大于50毫升且出血不是太集中就会形成黑色大便。
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黑便,如果患者肠癌在肿瘤的表面有破溃、有出血,患者才有可能有黑便。
因为血液在肠道内部被消化和吸收以后,颜色就会变黑,所以患者的大便就表现发黑现象,也就是黑便,如果肠癌比较早或肠癌表面没有破溃、没有出血,患者的大便是黄色的,就不会是黑便。
肠癌一般表现在大肠是比较多见的,比如在结肠或直肠有肿瘤,大部分患者表现大便次数多、稀便,甚至有可能会有黑便、血便等,医院来进行检查,包括肠镜检查、腹盆腔CT检查等,通常在明确诊断之后建议需要手术治疗。
大便变细
肠癌的患者排气没有明显的特点,有可能排气的次数是正常的,有可能排气减少,也有可能排气次数会明显增多。
肠癌患者可能会出现大便变细,主要是直肠癌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由于直肠的位置靠近肛门,直肠出现肿瘤,在患者排便的时候肿瘤会对大便造成压迫,导致患者出现大便变细。
肿瘤继续增长,肿瘤表面有破溃出血,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大便带血,通常是鲜红色的血,有时候血液是在大便的表面,或者血液与大便混杂在一起。如果患者出现大便变细需要行肛门指检,必要时结合肠镜检查进一步明确。
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的改变。右半结肠癌时表现为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当癌肿继续增大影响到粪便的通过时,还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
左半结肠癌则多表现为排便困难,并随病情的发展不断加重。此外,若癌肿位置较低,还可出现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的感觉。里急后重是指有急迫的排便之意,但却感觉大便到了肛门而排出不畅。
除此之外,还要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胀、不适或、消化不良样症状。其中右半结肠癌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
直肠癌筛查常用的方法
1、结肠镜
患者通过结肠镜可以观察到病灶,并同时取病理。病理检查一般是金标准,可以明确诊断直肠癌。
2、钡灌肠
患者在没有结肠镜的条件下或暂时不可以做结肠镜,则可以进行钡剂灌肠,从影像学上可以做出诊断。
、直肠指检
患者在做检查时,医生会先做直肠指检,一般是用手指触摸肛门和直肠。如果是低位直肠肿瘤,一般可以通过直肠指检的方法来做基本的判断,但是明确诊断还需要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
4、病理活检
患者在做结肠镜检查时,如果发现有可疑或肿大的组织,还需要取局部病理组织进行活检,取病检活检后,再进行确诊。
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大肠癌?
第一,“吃货”适可而止。我们现在走向了一个极端:吃得过多,营养过剩。这时候,我们一定不要过分迁就口味。我们改变不了爹妈给的基因,能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
第二,告别“三高一低”,回归传统。“三高一低”指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素食品,要少吃。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肉类、蛋类、蔬菜、水果为辅,这是非常健康、合理的饮食。
中国菜有很多蒸煮方式,能留住更多营养;少量肉加蔬菜的快炒类菜,由于蔬菜较多,粗纤维丰富,既能满足口味,又能避免肉类产生的有毒物停留过久,减少对肠道的慢性伤害。
第三,守住“鲜、野、淡、杂”4字诀。“鲜”指多吃新鲜食品;“野”指吃天然蔬果;“淡”就是少盐少油少肉;“杂”则是吃尽可能多的食物,不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