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今天一早醒来,大概许多人会动了邪念,打算做出一款震惊世界的社交软件。为什么不呢?看完了一日之内发布的三款社交软件:马桶MT、多闪、聊天宝,你应该会有强烈的信心。 不过,在你走向社交产品王座之前,还是让我先给你讲一个互联网上的老段子: 说是阿里收购了一家小型创业公司,派驻了一批老阿里员工过去参与公司运营和管理。既然拿了钱,抱上了粗腿,找到了爸爸,小公司的成员自然也想表现一番。于是,他们提交了许多新产品的提案。在产品讨论会上,几乎所有的提案都被那几个阿里老员工给毙了。 因为无论他们提交一个自认为多么有创意,多么独特不凡的产品创意,那几名阿里老员工会非常冷静地告诉他们,在多少多少年前,他们在阿里已经尝试过这个想法。当时的产品是什么什么样子,上线之后是什么什么情况,当时分析过不成功的理由是怎样怎样。最后他们总结说,所有这些想法他们早就想过,不单想过而且做过,不单做过而且验证了不成功,现在大家如果拿不出超越之前尝试的理由,那就不用再浪费时间。 “四海之内无闲田”,这是互联网社交产品领域的真实写照。 你很容易想到加法,就像是马桶MT那样。熟人社交有难以撼动的微信,生人社交有历史悠久的陌陌,所以,你认为熟人匿名社交领域还会有机会。的确是这样的,几年以前有一款叫做“无觅”的APP一度非常流行。它的特点就是熟人彼此邀请,进去之后匿名发言。有这样成功的先例在,看起来
白癜风传染只需要再上面做点加法,更推进一步就好了。马桶MT就是这样做的,在熟人匿名社交之上,加了一个临时群的功能。大家可以在群里蒙面吐槽,然后群到了一定时间会自动解散,不留任何痕迹。 既然逻辑如此通畅,前景如此看好,那为什么腾讯不做,百度不做,新浪不做,阿里不做?因为关于熟人匿名社交这个领域早有共识:这种社交方式会释放出人性中的恶,变成八卦、私隐、诽谤、谣言的温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总是和睦友善,人和人相处总有矛盾和纷争,有了熟人匿名社交之后,人性中的恶在面具的保护之下,会迅速发育扩散。而对于这种恶性裂变,产品出品方并没有好的手段加以解
北京白癜风专治医院决,同时也会让自己处于严重的法律风险之下。更重要的是,这种产品为用户所创造出来的价值是负面的,这种负面价值对于公司形象而言也是一种伤害。 熟人匿名社交是个老问题,这个老问题并不会因为换个人做就有什么改观,也不会因为加了个限时聊天群就会有本质性的改变。熟人匿名社交就像是把枪发给了每个人,又免除了他们的法律责任,那么,流血就永远都是难以避免的。谁愿意生活在一个子弹乱飞,熟人随时从自己身后开枪的社区呢? 你很容易想到乘法,就像是多闪一样。如果你拥有每月数亿活跃用户的抖音,它本身已经如此强大,你不免去想着做乘法---如果用这样的用户规模,去乘以社交网络的放大和卷入效应,那么该会出现一个多么惊人的产品啊?所以,多闪让抖音用户直接用抖音账号登录,然后上传自己的通讯录,大家拍小视频玩。同时,开一个叫做广场的东西,把一堆陌生人拍的小视频放进去,希望用户在其中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打个招呼然后彼此聊天互动。 可是,这这依然绕不过互联网社交产品的两个老问题。第一个老问题,是如何在已经有QQ有微信的情况下,让人们愿意迁移到新产品上,重新建立人际关系网?这里有一条可以称之为是金科玉律的定律:用户迁移的意愿=迁移到新产品后获得的好处-迁移到新产品所付出的代价。对于熟人社交而言,多闪提供的好处是大家除了文字聊天之外,还可以小视频互动。那么,这两点是QQ和微信做不到的事情么?即便这两点的确做得很好,用户迁移的成本是什么?他们的大部分熟人、亲友短时间内不会随之迁移,于是他们不得不在几个APP之间不断切换,去维护不同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上面那个等式的结果是负数。 第二个老问题,是所谓生人社交的问题。这里也存在一条基本上是定律的东西,它也在过去得到过反复的验证:陌生的普通人生产的日常内容都是垃圾。普通人生产的日常内容,同时可以是优质内容,也可以是垃圾内容,这取决于谁来看。同样的内容放在朋友圈里,因为它是你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发布出来的,那它们都是优质内容,你通过它们可以了解你关心的人在干什么;但是,你换个陌生人的账号,去看他的朋友圈,同样的晒猫晒狗晒娃,对于你就是纯粹的垃圾。因为它们既不美,你也不认识后面的人,它们对于你毫无任何意义。 打开多闪的广场,里面全是无颜值、无才艺、无趣味,你根本不认识的一些陌生人在自顾自发各种内容。如果说快手的广场让一个都市人窥见另外一种生活,抖音的广场让人能看到赏心悦目的妹子和小伙表演节目,那么多闪的广场里一无所有。生活中你在广场上问人要微信有多难,在多闪的广场上联系一个陌生人就有多难。陌生人社交的老问题,但是多闪没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过去人们遇见的坑,多闪同样一脚踩了进去。因为是年轻人用的产品,所以让年轻人来做,这听起来有道理。但是坑永远是坑,不因为是一双新鲜白嫩的脚踩进来,坑就不再是坑,而是要谄媚地托住脚掌。坑从来都非常诚实,老坑尤其如此。 你很容易想到举手投降,就像是聊天宝一样。在这个世界上,要非常警惕那些人为制造对立概念的人,理想主义者尤甚。无论做什么事情,做什么物件,首先想的不是它对这个世界有什么用,对世人有什么用,而是把它当做是攻击某种对立面的武器,这就失去了做事的出发点。因为一件事情,一样东西,是因为对世界对世人有价值而得以存在,而不是因为它捍卫了某种理念而应该为世人所接受。从石斧、火绒开始,到今天的电脑、手机、扫地机器人,莫不如此。 而坚持理念先行的人,则会受困于理念。当一个理想主义者遭到现实的反噬,很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彻底投降,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对立面的怀抱中去。这是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自己所持的理念被默认为通往世俗意义成功的门票。在门票这个层次做思考,在长期非此即彼的对立性思维的训练下,那么最终全身心投入成功的一方也就是必然。哪怕曾经是对立面,哪怕曾经看不上,哪怕对面庸俗、低级、丑陋、不体面,但是对面能赢,能给门票,自己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成为自己曾经反对的人。世界分为黑白两色,自己站在白色的一边,向黑色的一边投掷石块。但黑色的一边看起来总是更成功,那么就放下石块,走过去加入其中。 这同样是个老问题,许多互联网产品经理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为自己是个好人,因为自己不够下流,自己不够套路,自己不够不要脸,所以妨碍了自己的成功。但是,在跳出对立概念的现实世界,在实践先于理念的现世生活中,一个创造者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难道不应该是“我做的这样东西对世界有什么用”吗?一个创造者需要思考的基础性问道难道不应该是“我是否了解我服务的对象”吗?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互联网世界经历了跑马圈地的蛮荒时代。用户心中的那些潜在需求得到了爆发性的释放,因此产品的成功率看起来很高,做一点小优化、小调整都有海量的用户涌入,但那无非是大势如此。如今巨头林立,壁垒森严,彼此之间边境犬牙交错,用户早已瓜分殆尽。今天要满足的用户需求隐藏在极深处,不再是打一根管子下去就能喷涌石油的年代了。这时候依然用过去的方法,做一点微小改进,做一点局部优化,做一点创意尝试,甚至是继续走进前人走过的坑里,这怎么可能会做出伟大产品? 看完这篇文章,如果你还是坚持想要做一款震惊世界的社交软件,那么,我下面的这段话送给你: 在任何一个领域的垦荒时代,一个人凭借勇气、创意和运气,都有可能做出成绩。他甚至不需要想多深,只需要做得快就能够成功。这时候一个人可以跨界,可以空降,可以“资源整合”,可以“降维打击”;但是,一旦过了垦荒时代,开始了精耕细作的时代,那么专业主义就会重新崛起。无论怎样的聪明头脑,无论怎样的惊天创意,都敌不过时间。没有时间的磨练和积累,梦想就永远是触不到的梦想,现实就永远是啃不动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