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是当前危害我国养猪业主要疾病之一,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它表现流行范围广,猪场感染几率较高,继发感染严重。
那么猪场管理者应该怎样对猪蓝耳病进行有效防治呢?总的说应做到这两点:1、如何正确的鉴别诊断?2、制定合理的净化方案。
▼
正确鉴别的方法
一、蓝耳病为什么难以控制?
1、病毒极易变异;
2、持续感染,排毒期时间长;
3、垂直传播,可通过胎盘屏障直接感染胎猪;
4、抗体依赖增强现象(ADE);
5、蓝耳病的中和抗体产生延迟;
6、诱导炎症反应,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7、强烈的免疫抑制,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
二、不同猪群感染蓝耳病和发病的原因
1、在蓝耳病阳性猪场,母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2、对于哺乳仔猪,蓝耳病主要经由母猪垂直传播,导致仔猪感染发病;
3、对断奶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病毒可长时间在猪群循环,造成猪群持续感染和发病。
三、造成猪场蓝耳病不稳定的因素
1、猪场存在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
2、猪场有多个毒株共存;
3、从场外引入新毒株,或场内出现新的毒株;
4、蓝耳病疫苗滥用。
四、蓝耳病的危害
1、母猪:繁殖障碍。
2、公猪:精子活力下降,死精增多,精液带毒。
3、仔猪:瘦弱,生长缓慢,猪群不稳定,呼吸道病反复发作。
五、蓝耳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母猪
1、妊娠后期(-天)流产;
2、早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
3、少乳或无乳;
4、乏情;
5、屡配不孕。
★仔猪
1、发热(体温40-41℃);
2、咳嗽、气喘、呼吸困难;
3、眼睑水肿,眼结膜潮红,有眼屎;
4、后肢麻痹,四肢外张,呈蛙式;
5、阶段性腹泻;
6、食欲不振或废绝;
7、瘦弱,生长缓慢。
六、蓝耳病疑似病例判定
1、母猪流产或早产超过8%;死产占产仔数20%;仔猪出生后1周内死亡率超过25%;
2、母猪乏情率高,产后感染增多,产后少乳、无乳,仔猪健仔率低,PSY降低明显;
3、猪群持续不稳定,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
净化方案建议
七、对猪场蓝耳病的净化方案
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为:针对猪免疫、新陈代谢、蓝耳圆环康复的每一个环节!
1、具体方案
圆环克3公斤+泰勇(替米考星)1-2公斤,连续2周。每个月保健一次,连续3个月。可显著降低蓝耳风险,降低SP值,调整离散度。如果出现蓝耳爆发,或者有非瘟风险存在的场,同时多添加一个专门抗病毒、抑制病毒复制的生物碱-依润(-克),就可以进行有效防控了。
2、案例分享
★浙江德清某猪场,母猪规模头该猪场自7年8月开始,保育猪出现死亡,初期症状皮肤出血,有红色斑点逐渐转为黑紫色,死亡率平均30%。前后怀疑过猪瘟、蓝耳病、伪狂犬,但经过相应治疗后无明显效果。11月底,母猪开始发病,出现怀孕母猪广泛流产,流产率30%,怀疑是蓝耳病毒、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经药物控制无效。12月27日开始饲料添加圆环克(母猪饲料添加4kg/吨;保育猪饲料添加5kg/吨),同时配合呼吸道抗菌药物,一周后母猪流产症状终止,天后保育猪群死胎率由原来的30%下降到8%以内,并最终恢复正常。该场现在在一直长期保健。
★猪场自我分析
在复杂疾病威胁下,猪只自身健康水平下降,免疫生理器官功能受到抑制,因而普遍存在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时,通常单纯的疫苗药物保健方法难以控制疾病。
圆环克因其对免疫强化和快速修复功能,给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功能带来巨大保护及免疫系统修复,因此在疫情发生状况下,可以在短期内迅速的发挥作用,显著的降低了本猪场的流产并提升了整个猪群的抗病能力。
八、加强饲养管理
1、多点饲养
猪场采取多点饲养,配种区、妊娠区(妊娠前期、后期)、分娩区、保育区、育肥区分开饲养,各生产区严格消毒。
2、全进全出
猪场采取批次管理,各生产单元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同时做好空舍时消毒。
3、隔离饲养
引种时不引进有蓝耳病毒病的种猪!同时对引进的种猪进行严格隔离饲养,种猪各项检测指标达标准方可混群,达不到检测标准必须淘汰。对病弱猪群要在固定位置进行饲养,及时处理,及时消毒。
4、部分清群
把最易感且最易再感染的保育阶段的猪群清除。首先,清空保育阶段的猪群,把易感动物全部清走。
其次,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清扫猪舍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有机物的清除和猪舍的消毒工作,建议在喷消毒剂前,先用70~80℃的热水进行清洗。
再次,空栏时间要足够长,2周左右最好,最少不能低于10d。但要依据季节和当地的气候进行相应调整,特别是潮湿寒冷的季节要延长空栏时间。
总之,净化种猪场蓝耳病抗原抗体双阴性是个系统性工程,在建立建全生物安全体系后,重在各环节的执行力,重在精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猪场达到净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