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泻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非洲猪瘟状态下PED防控的变化
TUhjnbcbe - 2025/3/21 15:07:00

PED不仅会造成仔猪的大量伤亡,还会打乱母猪的发情周期,增加非生产天数。母猪的持续排毒,造成产房污染,也会长期威胁新生仔猪健康。随着秋冬季的到来,PED进入高发期。因此,做好PED防控,是猪场当前的重中之重。9月11日,山东农业大学刘思当教授、南京博维特健康管理公司创始人曲向阳博士、齐鲁动保猪板块产品经理马宗耀博士做客猪兜会客厅,共同探讨猪场腹泻病的防控。本节目由猪兜TV全程直播,共吸引了29.5万人次在线观看。

PEDV是猪场病毒类腹泻的主要病原

刘思当教授分析到,看一个猪场的养殖水平首先要考察其仔猪腹泻的频次及危害程度。仔猪阶段是猪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其中因腹泻病或有腹泻表现的约占70%,腹泻是患病仔猪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影响后期生长的关键因素。秋冬季是仔猪腹泻易发季节,也是仔猪繁殖旺季,因此一定要做好秋冬季仔猪腹泻的防控工作。

引起猪腹泻的因素很多,其中PEDV是现在猪场病毒类腹泻的主要病原。PED在中国广泛流行,年底以来流行的PED为高致病性流行性腹泻,是由PEDV变异强毒株引起,PED在中国大规模爆发流行,除了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母猪均有发病,呈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甚至免疫过PEDV疫苗的猪场也未能幸免,带来重大损失。从送检病料的检测结果中发现,年PED的阳性率为17.73%,年为20.88%,年1-4月,阳性占比高达32.14%;其中种猪样品阳性率最高,达11.54%,其次是育肥猪,样品阳性率7.63%。刘思当教授提出,即使养殖条件较好、生物安全条件非常严格的规模化养殖场PEDV仍然有很高的阳性率,因此PED仍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疫病。

马宗耀补充到,齐鲁年共检测了份组织样品,所有病毒病检出率超过20%共9种,其中PRRSV的检出率依然最高,PEDV的检出率排名第二。年流行毒株全部为变异毒株,而猪场变异毒株的免疫率不足50%;从SIgA、IgG与抗原看,SIgA抗体与临床保护一致性更好。

随后,曲向阳博士分享了对当前猪腹泻病的一些看法。自年08月,我国养猪产业经历了非洲猪瘟及饲料中禁止抗生素的促生长添加,对猪场腹泻的发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非洲猪瘟、蓝耳病及其继发感染、腹泻类疾病成为三大最主要的健康挑战。腹泻类的病因很多,目前危害最大的是产房仔猪的病毒性腹泻及断奶仔猪的大肠杆菌与沙门氏菌的细菌性腹泻。根据维特康检测实验室与博维特咨询团队对产房病毒性腹泻的监控数据来看,其中PEDV是产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因素(占68.5%),轮状病毒较往年有所提升(占24.7%),丁型冠状病毒时有发生(占7.6%)。曲向阳博士提出,由于饲料中禁止添加促生长类抗生素后,导致之前不太重视的细菌性腹泻大爆发,比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如何对PEDV、轮状病毒、丁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进行鉴别诊断?曲向阳博士认为,对未免疫猪群,这三个疾病均传播快、潜伏期短,临床表现都有呕吐、腹泻、快速脱水;但是从临床危害、发病急缓、发病后死亡率的高低大致可以区分,PEDV死亡率最高(10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可达60%-70%),其次是丁型冠状病毒(10%-30%),轮状病毒的死亡率一般在10%以内。这类疾病的诊断比较容易,主要通过群体免疫力的建立来进行预防与控制。

曲向阳博士提出,PEDV是否爆发与母猪胎次及群体的免疫力水平正相关,通常低胎次猪群没有接触过PEDV,因而发病概率高。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年我国超过60%的猪场复产、新组群,新建群的猪场都是低胎次猪(0-2胎次),对PEDV的易感性增加,关键是可用于后备母猪驯化的病料很少(无ASFV、CSFV、PRRSV)。因此,养猪场应该高度重视PED。

腹泻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刘思当教授提出,母源抗体水平低、环境感染压力大、应激诱发因素多是猪场PED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PED防控的关键环节没做好。刘思当教授强调,产房仔猪PED是猪场防控的重中之重。猪场产房一旦发生PEDV感染,0-7日龄新生仔猪病死率最高可达到%,经济损失巨大。但是,规模猪场PED防控应该把后备猪和妊娠母猪的防控放在首位,而不是产房。因为,PED发病的苗头首先出现在后备猪和妊娠母猪。猪场在发生PED时,第一信号是后备母猪跟妊娠母猪先出现腹泻、排出稀软便的状况,但母猪常无其他异常表现,出现腹泻症状的猪只不足10%,并且症状窗口期只有2-3天,如果猪场兽医没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洲猪瘟状态下PED防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