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为自己感染新冠,随后第四天就开始了上夜班的路,工作也开始忙起来了,没空写什么东西。现在许多信息不断的在谈,有些很好,有些我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也就简单聊一聊。对于中医治疗,和后期的康复,这段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谈一谈,在这个时候,或许对一些人能有帮助。
一、病毒的来源
我们如果能抛开很多“阴谋论”之类的说法,就能看到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对于RNA这类不断变异的病毒,迟早都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威胁。病毒的变异是不确定的,无论是所谓的人造论,还是自然选择论,总之,这种威胁是始终存在的。
任何可能的威胁,只要时间够久,就必定会出现,这是概率的大数法则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对于病毒,“清零也好”,“共存也好”,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如何应对新的未知病毒对于当前社会的挑战,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冠状病毒的可能威胁在十多年前就有人指出过,也有一些人尝试进行一些病毒感染人的研究,从新冠以来,这些研究反而被扣上了阴谋论的帽子。现在需要反思,这些担忧和研究真的是毫无必要的吗?
二、我们还能回到以前吗
任何现在影响我们健康的病毒都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都是因为某种契机进入了人类社会。既然如此,时间会冲淡一切,一切都会过去,而最终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这个病毒以从未有过的速度迅速的传播扩散,这也未必是因为病毒本身有什么过人之处,也和我们这个快节奏、广泛联系的社会结构有关。提示着我们当前的社会结构存在着某种脆弱性。而如何应对,既和社会的管理者有关,其实也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三、中西医对于疫情的认识
《金匮要略》云: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中医是一个整体的世界观,当我们与自然界相适应的时候就不会生病,而当病毒来了,即所谓客气邪风,就会让我们生病。而西医学则认为是一个新型的病毒变异闯入了人类世界。
这二者并不只是名词的区别,而是思维方式的区别。中医学更强调人与环境的一体,实际上当病毒与人体逐渐互相适应后,也就成为了正常的风气了。曾有研究提示,疫情之下,长期的戴口罩,可能会降低我们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力,而在未来造成一些原本的流行病更加严重。
中医学认为冬季寒邪更容易伤人阳气,造成的损伤也更重,而我们也看到北方的感染症状和病情也更为严重。而西医学则认为病毒更强调病毒的作用。不少人调侃,靠把脉可以诊断新冠吗?可是靠核酸可以预测不同的人不同的症状吗?
就如一些人总认为既然感冒是病毒引起的,那就和受风受凉没关系了,但实际上我们受凉了就是会感冒。
中医学更注重整体宏观的现象,以及宏观现象的规律把握。如“虚邪贼风”,即人体缺少抵抗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才更容易生病。而这次新冠,因为缺少免疫力,因此表现为了普遍的虚损现象。
四、关于常见症状的一些中医学认识
前面聊过,新冠属于湿邪,有湿热、寒湿两个转化过程。湿邪特点是易犯脾胃,这也是为什么普遍性的出现纳差,腹泻,胃肠道症状。同时湿邪容易损伤肌肉,尤其是腰部带脉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较多出现肌肉疼痛,尤其腰部、臀部、及下肢的疼痛。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而寒湿相合更是容易损伤阳气。前面说了,人群普遍的免疫缺乏,使这个病的表现更多的表现为虚证。尤其平素多寒多湿体质的人,更容易出现这种症状。肥胖的、平素怕冷乏力的往往症状更重,也更容易入里。所谓入里,现在说法就是成肺炎了。而心肌炎则属于阳气暴脱的表现。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杏石甘汤主之”。汗出热退,如果纯粹的实证表证,自然是相好的表现。但是如果是体虚之人,则可能意味着正气不支,邪气入里,因此表现为了喘。所以,并不是说退烧了就万事大吉了。
如果汗出后,不再发热,不再喘,自然说明疾病是相好的。但是也有不少人出现气短、乏力,肌肉无力的。
温热论有云“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未必即成脱症。此时宜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气。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症;若脉急疾,躁扰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症矣。更有邪盛正虚,不能一战而解,停一二日再战汗而愈者,不可不知。”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病因为虚象明显,因此往往就表现为邪退正虚的特点,还可能有余邪流滞。其表现就是怕冷,低体温,自汗盗汗,乏力、气短等。也不用担心,保暖,多喝温水,休养几天也就好了。当然用一些中药会好的更快,也可以预防二次感染。
当然,如果如上条文所说,如果脉跳的非常快,急疾,同时烦躁不宁,汗出肢冷,就意味着是脱症了,这在现代临床往往是休克的表现,需要立即拨打的了。
五、老中医为什么可以治疗新疾病
如上面引用的都是一些古老的条文,可是他所描述的临床现象却和新冠的许多表现一致。为什么呢,因为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