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智慧妈妈陪着宝长大,没有华丽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儿的故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当妈那些事儿婴幼儿辅食怎么选择,营养配方上要注意什么?刚生完宝宝的头几个月,可谓是妈妈“最潇洒的日子”,只要管好自己的一日三餐营养问题,宝宝的饮食基本没什么好操心的,蛋白质、铁、钙等营养需求,全靠母乳或配方奶完全就能满足。这会,妈妈想带宝宝去哪里溜达,都不用受时间限制,不用担心路程远近,来不来得及赶回家喂饭。反正,宝宝饿了,母乳喂养的,找间哺乳室就可以开始投喂;奶粉喂养的,随身携带温水奶粉即可冲泡。但在添加辅食后,宝宝的饮食,成了妈妈们最头疼的一件事。
特别是初为人母的妈妈,对辅食添加的各个细节,并不是很了解。宝宝多大可以添加辅食?宝宝的辅食吃什么?第一口辅食应该怎么吃?怎么吃才能全面补充营养,健康成长呢?……想着向身边的亲戚朋友等“过来人”,讨教讨教经验,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听多了反而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干脆上网查查资料吧,却到处都是“权威人士”,意见多到令人眼花缭乱,也无从考证谁说的更在理。今天,我们将说说这一关乎宝宝成长头等大事——辅食,及其添加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类问题。为什么要添加辅食?处于婴儿期的宝宝,身高、体重的增长迅速,几乎每个月都是以倍速增长的。
自然对于营养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而母乳中的营养则相反,营养素的浓度逐渐降低,导致营养素的供需不平衡。对7-12个月的宝宝而言,母乳只能提供其所需营养的满足其营1/2或1/3;对13-24个月的儿童来说,母乳仅能提供1/3-1/2的营养需求。添加辅食,一方面能满足宝宝成长过程中的营养和能量需求,譬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钙、铁、锌等需求;一方面能让孩子尽早接触各类食物,培养宝宝对其他食物的兴趣,发展口腔运动、精细动作及心理行为等技能。此外,在辅食添加的整个过程中,肠道屏障和免疫力都能不断得到提高,从而趋于成熟。
什么时候添加辅食?关于辅食的添加时间,一般是建议4-6个月左右。早于4个月的话,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母乳/配方奶之外的食物,会使宝宝肠胃负担过重,出现消化不良,甚至增加食物过敏风险。为保险起见,部分妈妈擅自推延辅食添加时间,其实这样也存在风险。宝宝4个月左右,身体所储藏的铁含量,差不多消耗殆尽了。这时如果无法从其他食物中,摄入铁元素,将出现缺铁性贫血。妈妈会认为,那就补铁啊。这也没错,但依旧存在风险。8个月后,才给宝宝吃辅食,相较于6个月或4个月就添加辅食的宝宝,其排斥固体食物的概率更高。所以,加还是不加辅食。
爸爸妈妈要学会留心观察,宝宝出现以下这些表现,就可以考虑添加辅食了:01.对大人的食物十分感兴趣,每次爸爸妈妈一吃饭就直勾勾的盯着看,甚至牙牙自语,似在抗议,似在讨吃;02.可以维持坐的姿势。03.当勺子靠近嘴巴时,懂得张开嘴巴吸吮,不会再用舌头顶出辅食怎么添加才更健康?1.辅食添加原则须谨遵选食材、均衡搭配营养,固然重要。但如何根据各月龄宝宝肠胃功能的状况,针对性地喂养辅食形态,以便宝宝更好地吸收营养。这就需要,我们先来了解下各月龄辅食添加的规则。a.从单一到多样刚开始添加辅食时,一般建议妈妈们,一天只添加一种新食材,且连续吃3天,观察宝宝是否有不良反应。
一旦宝宝出现皮疹、过敏、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就能快速找到相应的食物,今后也能更好地规避掉这类食物。b.由稀到稠、由细到粗不同月龄的宝宝,对于食物形态和黏稠度的接受也不一样。6个月的宝宝,因为牙齿未长出,消化系统也未完善,需要把食物研磨成泥,不用咀嚼、方便消化的泥状。8个月左右,可以逐渐过渡到碎末,需要需要会咀嚼、会吞咽的半固体状。10个月左右,辅食要开始从碎末变成块状、条状,需要仔细咀嚼的固体状。目的都是为了适应宝宝的胃肠功能和促进咀嚼能力的发展。c.食量由少到多由于婴儿胃容量小,第一次给宝宝尝试新事物时,要从一小勺开始。
第一天可以尝试1-2次,观察2-3天,等宝宝适应后,在逐渐增加进食量或次数。在最开始添加辅食过程中,妈妈要牢记,我们这么做只是为了让宝宝尝试接触新味道,并不是要填饱TA。所以当孩子不吃时,不要勉强他。2.辅食添加成分有讲究如何均衡饮食,这关系到宝宝的健康与成长。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及质量、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和种类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a.第一阶段:6月龄开始关键词:高铁米粉、菜泥、果泥、肉泥在每天保持-mL奶量的基础上,新增1次辅食。宝宝出生后的第六个月,若没有适时添加铁类食物,有可能造成贫血。所以第一口辅食建议选择添加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
而辅食的黏稠度最好是用小勺舀起来不会快去低落,又不会太黏稠难以掉落。在米糊中,还可以加入南瓜、土豆、西兰花等根茎类食物。水果方面,以苹果、香蕉、梨为首推。b.第二阶段:7-9月龄关键词:末状食物依旧保证每天摄入母乳/配方-mL,辅食次数也由1变成2-3次。在添加高铁米糊的基础上,宝宝七个月后,就可以开始添加蛋黄。同样要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从最开始的1/4到1/2再到1个蛋黄。若没有任何过敏反应,宝宝也能接受,妈妈可以尝试让宝宝吃一整个蛋。再补充50g肉禽鱼,大概半个手掌的大小。并适量添加其他谷物、蔬菜、水果等,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而辅食的形态要从泥状,开始过渡到小颗粒,再到大颗粒,让孩子慢慢练习咀嚼这一技能,也有利于他乳牙的萌生。c.第三阶段:10-12月龄关键词:碎状、丁块状、手指食物这阶段奶量会相对减少,但每天需保证母乳/配方奶mL,辅食2-3次。此时,可供孩子选择进食的种类更丰富了。除开过敏的食物,大人可以吃的,宝宝几乎也能吃。但大小和软硬度,要比成人来得更细,更软一些。营养搭配方面,1个鸡蛋,50g肉禽鱼,适量谷物和蔬果。在减少奶量的前提下,适量增加辅食的摄入量。妈妈要记得调整好宝宝进餐时间,尽量和大人三餐同步,并在两餐之间添加一顿点心,可以是水果,也可以是面包之类。
d.第四阶段:13-24月龄关键词:一日三餐,外加两次点心,饮食保持清淡周岁后的宝宝,饮食已趋向于成人,不需要再单独煮辅食吃了。一日三餐跟着大人一起吃饭即可,奶量最少需要mL,可以直接饮用鲜奶,包括酸奶、奶酪等各种奶类。这阶段,家长的重心不再是辅食的制作,而变成如何让孩子学会自主进食。必要时单独切碎食物,以方便孩子使用勺子舀起,入口咀嚼。每天的营养摄入要保证1个鸡蛋,50-75g鱼禽肉,50-g的谷类蔬果。3.好的辅食具备哪些标准?a.主食必不可少米糊、面条、稀饭等都是常见的主食,在此基础上,注意搭配肉类、鱼、蛋类、蔬菜等其他食材,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其它微量元素,特别是铁。
b.软硬程度适中食物的软硬程度、加工性状,应符合宝宝现阶段的肠胃消化能力,和他的咀嚼能力相匹配。这样能避免宝宝进食困难,或进食后消化不良。添加时还需注意什么?01.未满1周岁的宝宝,辅食中不建议添加任何调味品,哪怕是标明儿童专用的调味品。油、盐、糖等也不建议添加。02.避免食用蜂蜜及其制成品,因为可能有肉毒杆菌风险。03.尽量少喝液体果汁、米汤水、菜水、草药茶,没有营养还容易饱腹,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04.禁止食用整颗坚果、葡萄、硬糖等有高窒息风险的食物。大部分妈妈都格外关心喂养时间和食物的选择,却常常忽略喂养方式。
其实,喂养方式的正确与否,也关系到宝宝的身心健康。当宝宝难喂养时,如果家长耐心回应,及时给予关爱和陪伴,有助于宝宝成长为自信有力量的孩子;一旦家长强迫进食,或选择冷方式处理宝宝,可能会导致宝宝没有安全感,变得怯弱,以坏脾气来寻求家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