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转制阶段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农业科研院所体制和机制方面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对其自身发展形成制约。因此,进一步深化农科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科研新体制,是农业科院研所的关键问题。本文以丹东农业科学院及丹玉种业为例,对转制阶段发展策略进行分析阐述。
丹东农科院转制阶段的目标是通过结构调整、人员分流,转换体制和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为依托,走育、繁、销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加速建立健全企业化运行机制。
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内部结构性调整。本着精简、统一、高效原则,将农科院的机构按照职能分为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经营开发四个类别,实行全员聘任制,科研部门实行课题负责制,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实行岗位责任制,经营开发部门组建独立法人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研究课题,撤销或合并没有发展前景的课题,对各科研部门定编定岗。经营开发部门和后勤部门,进行成本核算,自负盈亏。制定聘用人员竞聘上岗办法。对未聘人员按照国家法律,办理内退或自谋职业,保留一定的工资待遇,待岗3年仍未上岗,与单位解除人事关系。
通过实行岗位聘任制,转换用人机制,因事设岗,以岗定员,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完善激励机制。出台相应政策,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对经济效益好贡献大的单位和个人在分配上实行政策倾斜,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完善激励机制,对重点、关键部门实行奖励政策倾斜。制定并实行《科技人员成果奖励办法》,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
进行企业化转制。公司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员工一律实行合同制管理,严格执行《公司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行全员聘任制,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定期考核,并实行任期制,建立以岗位工资和公司经营效益挂钩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对企业管理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其薪酬与职责、贡献挂钩。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第一是引进,要物色合适的人员,引进一些有专长的研究生、大学生来弥补科研开发中的弱项和技术缺陷。第二是外送,把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送出去学习深造,特别是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院里提供出国考察、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机会;第三是内培,要对现有的职工进行长期或短期的培训,包括提高工作技能,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
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人员予以重奖,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根据成果水平和贡献大小,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采取安排子女就业、配专车等方式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采取经营利润提成、改善工作条件等方式奖励科技人员,大大提高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科技人员的稳定保证了科研课题和成果的稳定。
适应市场发展,调整科研课题
丹东农业科学院在加强科研攻关的同时,不断调整科研课题,由原来承担单一的玉米、水稻、旱稻、大豆等农作物科研攻关课题为主,逐渐过渡到科研攻关课题与成果转化课题并重,同时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研究方向。在课题设置上,有市场意识,有危机意识,做到科研课题符合市场需求。在育种方向上,注意国家政策的导向,了解用种者的需求,品种选育针对不同市场,选育个性化的品种,如玉米丝黑穗病重发区,选育抗病品种;低温早熟区,选育早熟耐寒品种等,优化品种结构。逐步拓宽课题申请渠道和课题研究领域,适时到国内其他物候区建立新品种研发中心,提高科研的竞争能力。
转基因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具有周期短,可控性高的优势,是作物育种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美国已研制出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中国科学院已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水稻,华中农业大学培育出BT抗虫水稻,中国农科院培育出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等。针对这一发展趋势,本院必须加快对现有种子资源的利用及新优势的建立,积极进行转基因育种的人才和技术储备,进行科研课题调整,加强转基因育种技术的研究。
加强技术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合作战略。选择与无科研实力的弱势企业合作。目前,我国种子市场处于无序性竞争向规模化过渡阶段,很多无科研实力,无专控品种的种子企业面临生存危机,采用品种授权方式,利用他们的营销能力,形成战略联盟。我院有品种优势和研发实力,采用以品种权为纽带,能使在资金实力不强的情况下,通过对品种权的经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解决科研经费不足问题,达到提升品牌知名度目的。
选择与强势企业合作,建立互惠互利的战略联盟。选择与竞争对手合作的战略,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快速壮大企业实力,参与国际种业市场的竞争。通过联合,把分散的产业集中起来,把分散的市场统一起来,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共同开拓和分享新的市场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规模效应,加快企业的自身发展。
品牌经营战略。在营销策略上,采用品牌营销战略,在品牌宣传上,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辽宁“黑土地”栏目,以娱乐性的方式做广告进行宣传,在各省、市、地方电视台,根据各地主推品种的特征特性,因地制宜用不同的广告语,不同形式做宣传,让丹玉品牌家喻户晓,同时建立丹玉种业站,随时发布种业信息,种子行情和丹玉品牌种子简介、咨询等,开通上热线,让丹玉品牌扎根农民心中。
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是企业能够给顾客某种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就是有别于其竞争对手的经营差异化。丹东农科院有着种质资源优势,采用差异化战略能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具有特点、差别的优质、高产、安全的农作物新品种,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是研究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因此新品种产生的差异化最明显。其次做好品牌宣传,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通过广大农民对科研单位的信任,创自己的品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种子市场占有率,通过品牌的价值的提升来实现产品差异化,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建立营销队伍,加速科研成果转化。通过本单位的企业进行成果的市场开发,加速成果转化步伐。丹玉种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有近80人的营销队伍,在全国各地建有8000多个营销点,有40多个玉米新品种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种子销售量连年攀升,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明显加快。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加大资金投入,人力投入,及时研究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准高的科研成果申请植物新品种权。
在人才管理上,为防止科研人员外流,将本单位科研成果、种质资源占为己有或陪嫁到新单位,造成单位权益受损,要建立规范的约束机制,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人员调出时,应规定必须如数归还技术数据、种质资源、试验材料等,签订协议,使其在规定时间内不泄密。同时制定激励政策,提高科研人员待遇,让他们安心本院科研工作。
宏扬企业文化,提高职工素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获得成功所必须采取的策略,具有凝聚激励和规范职工行为的功能,能增强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荣誉感,鞭策和激励员工创造性地工作。海尔企业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新形势下,管理体制和机制固然重要,但人的思想、观念不可忽视。丹东农科院要想长足发展,必须建立“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的文化氛围,把竞争理念、品牌理念,服务理念灌输到每个员工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行动中去,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转制阶段取得的成效
成果转让情况分析。丹玉种业近6年来,共有23个品种进行了技术转让,转让费收入近5000万元。其中,2005年转让6个新品种,转让费收入1350万元,是2004年技术转让收入的2.5倍。2006年转让7个新品种,转让费收入2069万元。仅“丹玉69号”单一品种一次转让费为840万元。
丹玉种业经营状况分析。丹玉种业主要经营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种子,近几年,通过组建营销队伍,建全销售络,转变机制和经营方式,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本院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2002年,种子销售量335万公斤,创经济效益320万元,发展到2006年以后,种子年销售量为2100万公斤,累创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科研成果转化情况分析。近6年共取得科研成果83项,其中玉米科研成果55项、水稻取得科研成果9项、大豆成果3项、其他成果8项,成果应用面积累计830万公顷,成果平均转化率60.2%,共创社会效益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