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东散户流露担忧
元老级基金经理悄然布局
现在回想起来,今年年初的时候刘艳是最开心的。她做海运这行已经七年,到今年终于有了足够的资金来实现自己的梦想:造一艘2万吨的货船,自己当船东。
如今,这条眼看就要完工的2万吨的庞然大物正躺在舟山的某个船台上,然而刘艳的心情却急转直下。
海运市场已今时不同往日,波罗的海海运指数(BDI)下跌的惨烈程度丝毫不输股市,运价一日贱过一日,昨天竟有货主开出3.5美元/吨的地板价。刘艳愤愤地对说:“市场好的时候,高出5倍我都懒得理他!”
市场惨淡,刘艳和很多船东一样,只能选择“拴船”——把船停在码头不做生意。几千万元造的新船,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一堆钢铁。
有做股票的朋友最近劝刘艳买些银行股,理由是“东边不亮西边亮”,跑海运一两年里赚不到钱了,但是银行股已经到了“历史性低点”,安全边际比较高,并且如果真出平准基金救市,必然会加大指标权重股的配置,一些较大的银行股可能受益,所以完全可以大胆介入。
刘艳于是问朋友:招商银行(12.52,0.45,3.73%)多少钱一股?得到的回答是十二块多,她的第一反应是:这么贵?现在运费都才一位数的,不买!
刘艳不买银行股也不全是负气之为。她告诉,很多船东都是靠向银行贷款来造船的,抵押物就是在造的船。海运市场不景气,船东的船收不回成本,银行就收不回贷款。虽说目前没听说圈子里哪个船东资金链断掉,不过刘艳估计要不了多久就一定会有公司要撑不下去。“经济大环境不好,海运就好不起来,银行就有坏账。如果经济一直不好,银行坏账多起来,银行股还敢买吗?”刘艳这样问朋友。
事实上,刘艳所说的问题正是基金公司对于银行股最大的担忧。一位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表示,银行板块对宏观经济的反应是滞后的,主要体现在减息过程中利差的缩小和不良资产率的上升。本质上讲,银行板块的走势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如果经济调整是短期的,那么银行对于自身不良贷款的控制将会比较好,但是如果经济像这次调整一样时间较长、程度较深,那么未来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可能要比大家想象的严重。
国泰君安分析师伍永刚也告诉,息差变化毕竟幅度有限,对于银行股的影响也较容易把握,关键是宏观经济变化将会使银行资产发生何种变化。伍永刚说,他对于银行股“长期增持,短期谨慎”的评级没有改变,但是“短期到底有多短”就有些难说了。
根据三季报披露的数据,公募基金在上一季已对银行股有了一定的减持。同期财汇数据显示,当季除招商银行被基金增持112.5万股外,其他主要的银行股均遭基金不同幅度的减持。减持银行股幅度较大的基金如海富通股票,其银行股的仓位从二季度的23.15%降至三季度末的10.8%。
伍永刚告诉,现在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银行股的投资比较谨慎,普遍的策略是略微低配,但同时他也强调基金对于银行股的投资仍存在分歧,部分基金看多银行股的主要原因是此类股票的价格已经超跌,估值已是相当便宜。
在银行股被刘艳这样的散户以及多数基金回避的同时,我们也确实观察到,三季度有若干基金不动声色地在银行股上开始布局。目前公募基金中的四位“元老”级人物中,除王亚伟的华夏大盘向来对银行股无特殊偏好外,另外三人均有动作:陈志民的易方达积极成长把交通银行(4.73,0.14,3.05%)调入前十大重仓股,基金三季度所持银行股仓位较上一季增加了约4.7个百分点;李旭利的交银蓝筹前十大重仓股中也新增了工商银行(3.77,0.08,2.17%)和民生银行(4.17,0.10,2.46%),仓位也环比增加近5个百分点;尚志民的华安宏利主要增持的行业集中在金融保险,他按精选个股的思路也大幅买入了银行股。
另外,长城基金旗下长城消费、长城品牌、长城安心三只基金也延续了一直以来重仓银行股的策略,在三季度,这三只基金在银行股的仓位无明显变化,最高的长城消费银行股仓位在3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