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戴柏华解读预算报告
2011年3月8日15时,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接受中国政府、新华联合访谈,解读《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3月8日15时,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接受中国政府、新华联合访谈中国政府 陈竞超 摄
[主持人]各位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政府、新华联合访谈。每年两会财政部都会受国务院的委托,向大会提交一份财政预算报告,接受全国人大代表的审议,并且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就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的相关问题与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您,戴主任。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 戴柏华]主持人好,各位友好。非常高兴再次来到中国政府,与大家沟通交流,十分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今天正好是“三八”妇女节,我向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主持人,并通过中国政府向广大女同胞们致以节日的问候!下面,我愿意就今年财政预算报告有关问题回答各位友们的提问。
[主持人]谢谢戴主任。我们来看友的问题,友“ATH-W1000”说:五年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走过了“十一五”。“十一五”是我国综合国力蓬勃向上的五年,作为一名普通中国人,我们明显感觉到国家发展变化很快,感觉到自家小日子也越过越好。财政管的是国家“日子”的收支大账,但是对这五年来的财政工作您怎么评价?
[戴柏华]谢谢这位友的提问。回顾过去的5年,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平凡,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财政发展改革也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惠民生、促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具体来说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时期,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30.3万亿元,年均增长21.3%。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我这儿有一组数据,过去的五年,国家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全国公共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达到4.45万亿元、1.49万亿元、3.33万亿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6倍、2.6倍、1.3倍。
国家财政投入的持续增加,较好地保障了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办了许多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不花钱、有学上”。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
全面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4.32亿城镇职工和居民、8.35亿农村居民。改造和新建2.3万所乡镇卫生院、1500所县医院、500所县中医院和1000所县妇幼保健院,建立了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24%的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连续多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
[主持人]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很多都已经在做了。
[戴柏华]这是一个方面。第二,财税政策不断完善,财政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先后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配合,进一步健全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宏观调控体系,不仅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是财税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政府预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农业税全面取消,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实施,内外资企业税收制度实现统一,消费税制度进一步完善,成品油税费改革顺利推进,资源税改革启动试点,地方税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规范了国家与企业和个人、中央与地方以及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
四是财政管理不断加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理财深入推进,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体系不断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得到加强,预算公开工作加快推进,财政监督机制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制度进一步健全,较好保障了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
总之,经过过去五年的发展改革,财政工作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二五”时期,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强化财政管理,着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服好务。
[主持人]这些变化真的在老百姓身边确确实实一点点在发生,财政报告当中也能够看到,咱们再来看一位友的问题。
[友 我很敬业]2010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增幅达到21.3%,而GDP增幅为10.3%,财政收入增长怎么比GDP增长跑快那么多?您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
[戴柏华]经济决定财政,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因此财政收入增长应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但财政收入增长与当年GDP增长在数量上不是直接的一一对应关系,两者并不完全同步。2010年财政收入增幅与GDP增幅之间存在差距,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一是财政收入以现价计算,而GDP以不变价计算。2010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按照现价计算后GDP大致增长16%左右,与财政收入21.3%的增幅差距明显缩小。
二是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二、三产业,而第二、三产业增长通常高于GDP增长。2010年第二产业增长12.2%,高于GDP增幅1.9个百分点,相应的财政收入增幅与GDP增幅之间的差距要更小一些。特别是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长32.4%,相当于GDP增幅的3倍,相应的车辆购置税增长54%。
三是部分税种收入增长与GDP增长没有直接关联,有的还是反向关系。比如,证券交易印花税税基是证券交易总金额,其增长和GDP增长也不存在直接关系。又如,只要有进口就要征收进口环节的税收,相应增加收入,而在核算GDP时,进口额却是减项。2010年我国外贸进口增长38.7%,进口环节税收比预算超收2865亿元,相应拉大了财政收入增幅与GDP增幅的差距。
这几年,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行了大规模结构性减税,除推进资源税改革外,基本没有出台新的增税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企业效益以及收入征管水平都在提高。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回答非常具体和详细。听您这么娓娓讲过来,很清楚。咱们再回答一个。
[友 泛泛之辈]这几年财政收入年初都要定一个目标,但年终都超额完成,而且还超出不少,去年也是这样。这个目标是不是定得不怎么准啊?年初预算安排时收入增幅为什么不干脆定高一点呢?
[戴柏华]对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做一点说明。
第一,财政收入预算编制,主要是依据年初国家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期增长目标,结合上年财政收入执行情况,考虑税收政策调整等增减收因素,并在充分听取征管部门意见后分税种测算确定的。
预算执行中,一些经济指标超过预期,相应地财政收入自然也会超过年初预算数。以中央财政为例,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汽车销售量的增幅均大大超过年初预期,进口环节税收、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的超收合计占中央财政超收额的94%。如果扣除这两方面的超收收入,中央财政收入实际增长6.8%,与年初收入预算6%的增幅基本持平。
第二,中央预算收入增幅确定后,将据此安排当年支出预算,如果预算收入增幅安排过高,执行中一旦出现短收,如果不增加赤字,就需要调减某些方面的支出或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涉及面广,对某些项目和工作的正常开展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预算收入安排必须坚持积极稳妥、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
第三,预算执行中如果有超收,除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体制规定相应增加教育、科技等支出以及削减财政赤字外,其余超收收入原则上要进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后年度经预算再安排使用。超收收入的安排使用情况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友 春天里]2010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如果再加上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我国政府收入就有11万亿了。我国目前的税负水平合理吗?政府是不是拿多了些?
[戴柏华]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是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但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个国家税负高低,一般用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即宏观税负来衡量。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和口径,政府财政收入是指由交易造成的政府权益增加,包括税收、社会保障缴款、赠与和其他收入。
按此口径,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除了公共财政收入之外,还包括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之外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因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有土地出让行为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的交易,结果只是政府土地资产的减少和货币资金的增加,并不带来政府净资产的变化,不增加政府的权益,因而不计作财政收入。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2010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约为26%,低于世界平均约40%的水平。即使加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我国这一比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均财力水平更能客观反映一个国家的财政实力。从国际看,我国人均财力水平远低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水平。2010年,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口径计算,我国人均政府财政收入约合1100多美元,仅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人均财政收入的7%左右。
因此,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人均财力水平在国际上还处于偏低水平。同时,还要看到,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有必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提高财政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友 重在参与]去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同期的居民收入增幅,国家多拿一块,是不是意味着老百姓个人收入就要相应被挖掉一块?
[戴柏华]我发现今天友特别关注与收入有关的问题。实际上,财政收入和个人收入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财政收入只是一个“中间体”。国家取得财政收入后又有相当部分以各种支出的形式转移给个人,相应增加了个人收入,如增加对农民、低收入群体的补贴。
2010年,仅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就达1225.9亿元,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有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民生方面的投入,虽然不直接增加个人收入,但减轻了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负担,提高了个人的福利水平。
保持适度的财政收入规模是有效发挥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的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仅靠初次分配很难较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这就更需要通过政府的再分配来调节。因此,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和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增强政府在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的调节能力,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补贴等方式,在再分配环节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促进社会公平。
国际经验也表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高、财政再分配能力强的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往往比较小。比如瑞典等一些北欧国家,社会福利水平较高,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小,其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50%左右。
[友 煤堆里的春天]现在大家都很关心收入分配问题。财政部门在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方面有没有啥高招,让大家都能一起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戴柏华]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市场机制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不断增强,收入分配调节政策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同时,国民收入分配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偏低等方面。
财政部门将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力增长情况,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劳动者获取收入的能力,促进增加劳动报酬,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低收入者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高收入者税收调节,有效抑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促进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011年,在促进增收方面,一是支持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鼓励创业政策的扶持范围,做好就业帮扶、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
二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涉农补贴规模,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增加财政扶贫开发投入。
三是促进提高职工劳动报酬。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同时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的调控政策。四是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为应对物价上涨压力、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今年将在继续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同时,并对全国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等8600多万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在努力减负方面,一是减轻低收入者教育负担。启动学前教育发展项目,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免学杂费政策,支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二是减轻低收入者医疗负担。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和财政补助标准,继续支持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
三是减轻低收入者养老负担。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妥善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
【责任:王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单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