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泻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罕见病例慢性腹泻,消瘦,胸腺瘤一例
TUhjnbcbe - 2020/9/27 9:21:00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看的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60315/4789108.html

作者:中国医医院消化科艾三喜吴东李景南朱峰

病历摘要

患者男,60岁。因腹泻2年、加重2周于年12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起无诱因出现腹泻,排水样便5?6次/d,每次约~ml,无未消化食物,与进食无关。无腹痛、发热、里急后重。外院查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均阴性,结肠镜示全结直肠未见明显异常。经洛哌丁胺、抗生素和补液治疗无效,腹泻进行性加重。1个月前腹泻次数增至10~20次/d(每日>0mL),伴少尿及血压下降。患者进食无减少,但进行性消瘦,2年内体质量下降35kg。5年前发现前纵隔占位(图1),外院手术切除后确诊为胸腺瘤。4年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胃角小溃疡,活组织病理检查为非特异性慢性炎,采用抑酸治疗后腹痛好转。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7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81/59mmHg(1mmHg=0.kPa)。患者身高cm,体质量36kg。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差,恶病质。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殊。舟状腹,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

图1计算机断层扫描示前纵隔占位(见箭头)

第一次临床讨论

本例患者为中老年男性,病程长达2年,属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多为自限性病程,而慢性腹泻则需要细致鉴别以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从病理生理学机制来看,慢性腹泻可分为分泌性、渗透性、渗出性和动力性。本例患者排大量水样便,无未消化食物,且与进食因素无关,可排除渗透性及动力性腹泻;无发热、腹痛和里急后重,粪便中无白细胞,也不支持渗出性腹泻。故提示分泌性腹泻可能性较大。

分泌性腹泻病因较多,包括滥用泻剂、肠道感染(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肿瘤(包括淋巴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巨大绒毛状腺瘤等)、系统性结缔组织病、显微镜下结肠炎等。本例患者无滥用泻剂或长期应用抗生素病史,故医源性因素无证据。病程长达2年,无腹痛及里急后重等表现,故普通细菌感染可能性小。无发热,淋巴结和肝脾无肿大,故不支持淋巴瘤。至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既往仅有胃部小溃疡,对抑酸治疗反应良好,故促胃液素瘤可能性小。无阵发性心悸、皮肤潮红等表现,故也不支持类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eptide,VIP)瘤需进一步排除。患者近期病情加重,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严重消耗,在完善检查的同时应补足血容量并加强营养支持。

入院后完善检查,血WBC8.3×/L,中性粒细胞0.64,Hbg/L,PLT×/L。粪便常规及隐血试验正常。粪便微生物学检查(包括志贺菌及沙门菌培养、粪便难辨梭菌培养及毒素测定、寄生虫检测)均阴性。尿常规:比重>1.,余阴性。血Alb29g/L,余肝功能正常。肌酐μmol/L,尿素氮20.5mmol/L,K+2.2mmol/L,Na+mmol/L,Cl-89mmol/L。血气分析:pH7.32,PaOmmHg,PaCmmHg,HCO3-11.3mmol/L,碱剩余-12.2mmol/L。ESR3mm/1h,超敏CRP17.4mg/L。HIV抗体阴性。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anti-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ENA)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ticantibody,ANCA)均阴性。血IgG1.80g/L(正常参考值为7.00~17.00g/L),IgA<0.26g/L(正常参考值为0.70~4.00g/L),lgM<0.17g/L(正常参考值为0.40~2.30g/L)。血促胃液素水平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肢导联低电压。胸腹CT见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和少量心包积液,余未见异常。核素标记生长抑素受体显像阴性。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ylori快速尿素酶试验阴性。结肠镜示末段回肠及全结直肠黏膜水肿(图2),未见溃疡或糜烂,予随机多点活组织检查。经禁食、完全肠外营养并积极补液后,患者尿量增多,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被纠正,肾功能恢复正常,但腹泻无好转。

图2入院后结肠镜见患者结肠黏膜广泛水肿

第二次临床讨论

本例患者Hb和尿比重升高、代谢性酸中毒,为腹泻后严重脱水所致。经充分补液后病情虽有好转,但禁食后腹泻并未减少,符合分泌性腹泻的特点。VIP瘤好发于胰腺。该肿瘤通过释放VIP来激活肠上皮细胞受体,促进肠道分泌增加,导致顽固性水样泻和低钾血症,亦称为“胰性霍乱”。VIP瘤属于罕见病,且低钾血症通常不易被纠正,与本病例的治疗反应不符,加上影像学检查阴性,故基本可以除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若广泛影响肠道(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也可导致大量水样泻,但本例患者自身抗体阴性,且缺乏此类疾病的相关表现,故暂不考虑。肠道淋巴瘤和巨大绒毛状腺瘤理论上也可造成分泌性腹泻,但影像学和内镜检查均无阳性发现。显微镜下结肠炎可有大量顽固性水样泻,但结肠镜下黏膜却外观完好,本病例应考虑此病。因此在结肠镜下行多点活组织检查。然而显微镜下结肠炎难以解释患者IgG、IgA和IgM均明显低下。严重腹泻可造成一定量的免疫球蛋白经肠道丢失,多以IgG为主,而IgA和IgM受影响较小,原因在于IgA在肠黏膜含量丰富,而IgM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透过肠黏膜的可能性较小。本例患者3类免疫球蛋白均明显降低,难以用肠道丢失来解释,而应考虑为体液免疫缺陷。下一步应重点评估免疫缺陷的性质及严重程度,明确其病因。

血清蛋白电泳见球蛋白比例为3.8%(正常参考值为9.1%~24.0%)。血、尿免疫固定电泳未见单克隆M蛋白。血IgE、IgD和血、尿免疫球蛋白轻链水平均在正常范围。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B淋巴细胞为0[正常参考值为(~)×/L],CD4+T淋巴细胞为×/L(占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为0.),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为0.19(正常参考值为0.90~2.00),CD8+T淋巴细胞异常激活。结肠黏膜病理检查示:HE染色见结肠上皮细胞脱落,表面附有较多细菌(图3),上皮内可见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包涵体(图4)。革兰染色见结肠黏膜附着病原体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异常。骨髓穿刺示增生活跃,成熟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余未见异常。

图3结肠上皮细胞表面有较多细菌附着(箭头处)苏木精-伊红染色×

图4结肠黏膜内可见巨细胞病毒包涵体(箭头处)苏木精-伊红染色×

第三次临床讨论

结肠肠腔内虽有大量细菌,但结肠黏膜可分泌具有抗菌活性的黏液,因此正常情况肠上皮表面并无细菌附着。本病例发现结肠上皮细胞不仅形态发生改变,其表面尚有大量细菌和CMV定植,提示免疫缺陷造成肠黏膜屏障功能严重受损。从组织学改变来看,肠道多重感染应该是患者长期顽固性腹泻的根本原因。本例患者不仅体液免疫受损,细胞免疫也有不同程度的缺陷,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倒置。免疫缺陷症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本例患者发育正常,成年发病,既往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病(

1
查看完整版本: 罕见病例慢性腹泻,消瘦,胸腺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