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初诊年龄43岁,尚未绝经。主因头晕、头痛1周,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活动受限2d,于年10月24日首次入院。患者发病前似有“感冒”诱因,病程中共出现4次间断性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伴发热、咳嗽、抽搐及大小便障碍。
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个人史、家族史均无可述及。
入院后诊断与治疗经过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发育、营养正常,内科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思维、理解力、记忆力和定向力均正常。无明显面舌瘫,眼底正常。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5级,双侧肌张力对称;感觉系统正常,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影像学检查:年10月24日头部CT检查显示,左侧颞顶叶占位性病变,可疑胶质瘤或颅内转移瘤。次日头部MRI显示左侧顶叶片状异常信号,T1WI低信号(图1a)、T2WI高信号(图lb);增强扫描病灶呈不规则轻度强化,侧脑室受压、中线略右移,周围组织明显水肿(图1e),临床拟诊为胶质瘤或颅内转移瘤。第3天胸部X线,以及腹部和妇科B超均无异常发现,红外线乳透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各项化合物、甲状腺激素功能试验、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均于正常水平。入院后予20%甘露醇ml(1次/8h)、甲泼尼龙40mg加至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10%氯化钾20ml加至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0ml静脉滴注(1次,d)。入院第5天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头晕、头痛症状减轻,呕吐消失,右侧肢体肌力5-级,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要求出院,医院行进一步检查。出院后停用糖皮质激素,回当地服用中药汤剂(具体方案不详)治疗1个月,肢体麻木、肌无力症状完全消失,活动自如,但头晕、头部隐痛症状迁延至6个月后方完全缓解。患者完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此未行进一步检查。
年2月因头晕、头痛,但不伴肢体活动障碍而再度至我院就诊。MRI检查与首次入院时相比,左侧颞顶叶大片状异常信号完全消失(图2),双侧辐射冠区和侧脑室旁可见多个小斑点状异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1高信号、FLAIR序列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诊断为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未予以治疗,头晕症状持续l周后自行缓解。5个月后(年7月22日)无诱因急性发病,自觉枕部钝痛,继而出现后背和双侧肩胛部持续性牵扯样锐痛,次日出现右侧肢体无力,活动明显受限,无麻木、蚁行感,无眩晕、呕吐、复视、视力下降及吞咽障碍,大小便正常,于年7月24日第3次入院。
入院后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神经系统检查脑神经和眼底均正常。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5级,双侧肌张力对称。未发现明显感觉障碍平面,腱反射对称,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MRI检查显示,双侧辐射冠区和侧脑室旁多发点状异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序列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周围组织无水肿;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临床诊断:多发性腔隙性梗死。
次日行颈胸髓MRI检查显示,C1~T4节段T1WI低信号、T2WI和短时间反转恢复(STIR)序列呈高信号(图3),硬脊膜增厚;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临床诊断:脊髓异常信号,考虑炎症性改变。
遂进一步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蛋白定量mg/L(80~mg/L),葡萄糖、氯化物和细胞计数均于正常值范围。结合临床病史和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断:多发性硬化可能。
问题:该患者最终的诊断是什么?应如何治疗?
答案:欲知问题答案,请戳?阅读原文
喜欢本文就分享吧
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添加朋友”搜索“医脉通神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