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起小朋友拉肚子的原因有哪些呢?
引起拉肚子的病原很多,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均可引起肠道内感染,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更为多见。常见的肠道内感染病原有人类轮状病毒、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或多种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易于发生白色念珠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肠道外感染也可引起拉肚子,主要由发热及病原体的毒素诱发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非感染性原因主要由于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引起。饮食因素主要包括喂养的量过多、过少或食物成分不适宜等。个别患儿对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喂食后也可引发腹泻。气温骤降,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气温过高使消化液分泌减少,且由于口渴又进水或吃奶过多,消化道负担加重也易诱发腹泻。随着儿童营养状况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本病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发病率仍然很高。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发病为多。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婴儿期发病者占半数左右。根据病因的不同,本病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二)拉肚子的小朋友大多都有以下特点:
(1)可有不洁饮食史。
(2)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重症呕吐、腹泻频繁,可吐出黄绿色或咖啡色液体,大便每日可达十余次至数十次。
(3)伴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等感染中毒症状。
(4)腹部平软或腹胀。
(三)小儿腹泻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呢?
①急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以内。
②迁延性腹泻病:病程在2周至2个月。
③慢性腹泻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
(四)腹泻患儿的饮食原则:
①宜减少进食量:开始出现腹泻后,消化道应适当休息,但不提倡禁食。如伴有呕吐,可减少进食量,或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应开始进食,可给予平时食量的1/2左右。母乳喂养者可减少每次哺乳的时间;人工喂养者在冲调奶粉时适量调稀,可用米汤、藕粉等冲调奶粉。在减少进食期间,要注意供给小儿充足的液体量,奶量由少到多,由稀到浓,逐渐增加。
②宜半流食物:已添加辅食的小儿,应先将辅食停掉,待病情好转后,再给予稀软、易消化、少渣的半流质食物,如米粥、烂面条、蛋羹等。
③幼儿宜进主食,可先给予米汤或藕粉,待胃肠道症状改善后,再给予米粥、烂面条、面片汤、蛋羹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五)腹泻患儿的饮食禁忌:
(1)含有纤维的各种水果和蔬菜:如菠萝、柠檬、香蕉、橘子、梨、青菜、菠菜、白菜、竹笋、洋葱、辣椒等,由于纤维质和半纤维质具有增加肠蠕动的作用,可加重腹泻,所以腹泻小儿不宜食用这些食物。
(2)导致肠胀气的食物:腹泻时肠蠕动增强,肠内常出现胀气,易加重腹泻或者出现呕吐。牛奶食用后在肠内导致胀气,故要慎用。而酸牛奶因含有乳酸菌,能抑制肠道内的有害细菌,可以食用。黄豆、赤小豆、绿豆、蚕豆、青豆、黑豆,以及豆腐、百叶、粉丝、豆浆、豆芽等,都含有粗纤维及丰富的蛋白质,能引起肠道蠕动增强,可加剧腹泻,不宜食用。
(3)糖进入肠道后会发酵,而加重肠胀气。腹泻时,有肠胀气者不要吃糖或者少吃糖,小儿服完药后尽量不要用糖来矫正口苦。有些家长在小儿腹泻时,用糖水补充丢失的液体,这种方法不可取。补充糖水后,一方面可加重肠胀气,另外腹泻患儿液体丢失,主要是电解质的丢失,如补充较多的糖水可加重水及电解质的紊乱,因此亦不宜食用。
(4)蛋白质:腹泻的患儿肠道内的物质异常发酵,肠道腐败作用很强,排气往往很臭,此时应尽量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鸭蛋、鹅蛋及奶类食物。
(5)脂类食物:如肥肉、猪油、羊油、奶油、动物内脏等,这类食物有大量的脂肪,可加剧腹泻,导致脂肪性腹泻,久泻不愈。此外,腹泻的患儿即使食用植物油烧菜,也应注意不要油量过大,以免加重腹泻。
(6)不易消化的食物:中医学认为,腹泻常与饮食不节有关,不易消化的食物可导致伤食,如蜜饯、松子、杏仁、葵花子、西瓜等。
(7)刺激性食物:如冰糕、冷饮、咖啡、巧克力、花生。
(8)饮食过饱和过饥:各种因素引起的腹泻,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消化吸收障碍,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同时因肠蠕动加快,过量饮食可加重腹泻。过分减少饮食,则不能满足机体对热能及营养的需求,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还可因为饥饿造成饥饿性腹泻。
(9)仓促断奶:哺乳期的患儿发生腹泻要比人工喂养的少。当断奶期的小儿发生腹泻,应暂停断奶,因为食物性质的改变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断奶是个渐进过程,发生腹泻时应在腹泻好转后再逐渐由母乳过渡到一般饮食。
编辑:盘勇
来源:网络
科室:医院儿科病区联系-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