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泻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33沙彌十戒威儀錄要
TUhjnbcbe - 2020/11/13 14:53:00
破译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446.html

「須脫換鞋履,不得淨鞋入廁。」我們要上洗手間的話,都應該要有廁所專用的拖鞋,不要把我們在外面穿的鞋子、僧鞋,或者我們居士們所穿的鞋子,直接就進入廁所當中。因為你到廁所裡頭,有時候有便溺不淨在地面,你直接穿鞋子進去的話,踩到這些不淨物,出來就到處踩在寺院裡頭,有時候到大殿、外面、走廊,或者法堂外面踏來踏去,就會濺污僧伽藍的地面,這個就有過失。所以我們一定在廁所裡面要擺置廁所專用的鞋子,跟外面所穿的鞋子區隔開來。尤其我們在家居士也一樣,家裡的浴廁要擺放鞋子,不要說像我們平常的拖鞋、鞋子,就踩到、穿到廁所裡面,然後整個人鞋子就佛堂、書房、家裡的餐廳,到處都是廁所的腳印踩來踩去,我們家裡就不清淨了。所以一定要有廁所的專用鞋子作區隔。

「至當彈指或謦咳,使其中人、非人知」,我們到廁所的時候要三彈指,或者咳嗽讓裡面的人或者非人知道。

「不得迫促先在廁人使出」,你不要一直敲門,或者彈指讓人家緊張,還沒有上完廁所,被你緊張得,他就非常地倉皇失措。

「已上,復當彈指作聲」,那你已經上廁所之後,要上去的時候再彈指,讓廁所當中非人了解,知道有人要來上廁所了。這個也就是有一個緣起,在《譬喻經》裡頭講到:過去有一個修行人,他沒有彈指,直接就上大小號,結果進去之後,這些便溺就灑到那個鬼的臉,當時這個鬼就很生氣,想要殺這個修行人,但是修行人他有持戒,鬼就不得其便,沒有辦法傷害他的。所以我們上大小號的時候,都要從容,然後彈指或者叩門,讓裡面的人能夠知道。

「不得低頭視下」,上大小號不要看我們的下體,這會打妄想的。

「不得持草畫地」,在過去印度它是以蘆葦作為廁草,就是等於我們現在的衛生紙之類的。有些人他就不知道,在廁所上面畫字、畫地。在明朝的時候,湖州有一個周潘道士,他的道法非常地高妙,有一天他上廁所的時候,在廁所裡面畫符,一畫這個天將就來了,就問他:「你叫我有什麼事情啊?」他不知道怎麼講話,就說:「我門前有一棵樹,請幫我移開到後面去。」這個將士、天將就說:「這種小事也要召喚我?」於是用了火筆點他的頭,就離開了。這個道士後來頭上就長了膿水,長膿,膿水都不會乾掉,凡是有身患瘡癬的人來跟他討這個膿水來抹,誒,結果都好了。這個就等於那個天將跟他教訓,就讓他多事情。

「不得努氣作聲」,就是我們上廁所不要用力耗氣,不要作出聲音來,會讓人家動念頭,不要出力作聲。「不得隔壁共人語」,在上大小號,有時候像小學生、中學生上廁所,都會邊講話邊上廁所,不太衛生。在《文殊經》裡頭有講到說:我們上大小便的時候,身口要好像木石一樣,木頭跟石頭一樣,不能有聲音的,護持清淨身口的這種緣故。古德也講:在廁所裡頭跟人家講話,這個是最下賤的相狀。所以我們要避免這種的情形。

「不得唾壁」,唾壁有二種過失,讓打掃的人添麻煩,自己也折福;再來人家看到會生譏嫌,會使令鬼神,這個鬼會驚怕、害怕。在《列異傳》裡面有講到:說南陽宋經伯,他晚上走路遇到鬼,他就問這個鬼說:「你們怕什麼東西,最禁忌什麼?」這個鬼就說:「我們最不喜歡人家唾。」就是吐痰之類的,唾壁,上廁所唾壁、唾痰的。

「便畢當洗淨,次洗手,未洗手不得持物」,「便畢」也就是我們除穢,上大號這個事情已經完了。講到上大號的這樁事情,在印度它的風俗習慣是這樣子,他們吃飯是不用筷子,也不像西方國家用刀叉之類,所以他們吃飯或者洗淨,左右手都分得很清楚。吃飯的時候都用右手,把這個飯捏成團狀,就丟到口裡面去吃,這律典所講的。但是他們洗淨的時候,都是用左手,而且只能用無名指跟小指。所以我們洗淨之後,上洗手間你要洗手、洗淨,這個是很重要的。再者,在印度當時他們也沒有像現在,我們有肥皂等等這些,都是用灰泥跟皂角之類的清潔劑。我們目前有各種清潔劑、洗手精等等、肥皂,很方便,不論要用什麼東西洗,重點就是要洗乾淨,這個就是重點。

那麼為什麼要洗淨呢?在《有部律》裡頭,佛就告訴諸比丘:「汝等當知,此是常行,恆須在意,如是洗淨,有大利益,令身清潔,諸天敬奉,是故汝等,從今已去,若苾蒭、苾蒭尼、學戒女、求寂男、求寂女、鄔波索迦、鄔波斯迦,歸依於我,以我為師者,咸應洗淨,如舍利子。若人不作如是洗淨者,不應遶塔行道,不合禮佛、讀經,自不禮他,亦不受禮,不應噉食,不坐僧床,亦不入眾,由身不淨,不如法故,能令諸天,見不生喜,所持呪法,皆無効驗。若作齋、供書經、造像,不洗淨者,由輕慢故,得福寡薄。」乃至「汝等皆應依我言教,無得自欺,作不淨法,懈怠放逸,為下品行,當墮惡道。」

這一段我們稍微說明。佛就告訴諸比丘:你們應當了解、了知,這個洗淨法就是我們應該常行,每天要做的,恆須要在意。如是洗淨,有大大的利益,使令身體清潔,諸天會恭敬尊奉,是故汝等從今以後,比丘、比丘尼,乃至於在家二眾,歸依於我的,以我為師的,都應該洗淨,如同舍利弗、舍利子的這種情形。所以意思也就是說,佛陀制定我們七眾弟子都要洗淨,上廁所大小號都要洗淨的,你不洗淨的話,你去遶塔行道、禮佛、讀經種種,都是要得過失的。

再者,在《十誦律》裡頭講到:若不洗淨,不應該坐或者臥在僧床,坐在僧的臥具上頭。不單單是僧的臥具,床鋪、椅子等等,我們都不能夠去坐的,如果坐的話要犯罪。那這樣講的話,能夠不洗淨嗎?所以這個洗淨是佛陀制定的,那要怎麼洗呢?洗的時候就是要先用一點肥皂,或者洗手乳,你先用衛生紙先擦拭之後,再用小指跟無名指去用,然後洗的話,要用水,如果家裡有噴水器的話,那種會噴水的,直接就近在我們大便道的附近這樣沖洗、手去清洗,而且手要進到裡面,去把旁邊不淨的全部都把它洗乾淨,不是只有洗大便道外面而已。你經常洗淨的話有一個好處,也不會痔瘡的。就是這麼樣先進,佛陀大智大慧知道有這種情況,所以一定要洗淨。洗淨之後,或者我們有時候外出不方便,你怎麼辦?告訴你一個辦法,你帶濕巾,濕巾最方便,因為它是不織布做的,比較不會破掉,你把它弄濕一點,也是一樣用衛生紙先擦拭,擦拭之後,再用不織布弄水濕了之後,再去擦拭我們的大便道。如果你沒有帶,就用衛生紙,多弄幾撮,首先先擦乾,再用濕的衛生紙這樣幾次,也可以。等到回來之後,到我們的住處,回到家或者寺院,我們再洗得更乾淨。所以這個洗淨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洗淨法,在俗的時候,我還沒有出家前就聽過法師有這麼教,所以從在家就一直洗到現在,感覺是非常好的一個衛生的方法。

在《毘尼日用》裡頭講到說:如果只是小便的話,只用水洗一次手就可以了,如果是我們大號的話,你就要多洗幾次了。通常的話就是多洗幾次,用肥皂水、洗手的那種皂水來洗,或者肥皂。有一種情況諸位要注意,如果你用肥皂洗的話,因為你上大號,手髒了,你摸肥皂,後面的人、家人,或者寺院的人不知道,摸那個肥皂就髒了,所以第一次你可能用洗手乳、壓的,這樣去洗,之後我們再來用肥皂,這樣也就可以保持用的那個肥皂,不要弄得很不乾淨這種情況。

在念的時候,就是有一首偈,就是「事訖就水,當願眾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唵,室利婆醯莎訶。」之所以佛祂會那麼注重這個洗淨,就是我們一般人,諸位都知道,上廁所之後,身體的味道,還是有那種穢氣的,人家聞到不好受。諸天看到的話,也不歡喜,就會避開你了。

就這個洗淨的來講,好像世俗諦,那如果你用深一點我們佛法來解釋的話,我們身口意所有的造作,有種種的不淨業,同樣是要清洗的,像我們洗滌身業的殺盜婬,口業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業的貪瞋癡,這個就是我們洗淨最徹底的就是要洗這個。你三業清淨的話,真正是洗淨了。所以我們在每一次大小號之後,你用這個水來沖洗,來洗淨的話,是很合乎衛生之道的。連我們現在醫學都提倡要洗淨這一個辦法,避免得到痔瘡之類的。而且現在科技發達,連馬桶都安裝洗淨的噴水器,它自動會噴水,問題它洗不到裡邊,它只有在外面而已。所以我們看到這一點就了解,知道佛這種重視衛生的遠見,二千多年前就知道,真的是大智大慧,嘆莫能窮。

在《溪堂雜錄》裡面有一則公案,就是講到北宋元祐年間,四川省有一位智超法師,他受持《華嚴經》已經有三十年了,但是都從來沒有什麼樣的感應。有一天就來了一位青衣童子,長得蠻清秀的,就跟這一位智超法師作揖,舉手作揖,跟他問訊。法師就問說:「你從哪裡來?」這個童子就說:「我從五台山來。」法師又問:「你為什麼從五台山這麼遠來到這個地方呢?」他說:「我有一點小小的事情,想要跟你開導。」法師就說:「願聞其詳。」這個童子就跟他講:說「大德你誦經,誦《華嚴經》這麼精進,固然精神可嘉,但是你的過失在於上廁所沒有什麼洗淨,洗手只是淋一下手而已,沒有用灰泥這些來洗,沒有做到洗淨、護淨的工作,所以你受持經典、禮佛、誦經都有過失。」講完之後這個童子就消失了,之後人家跟他講,這位童子可能就是文殊菩薩示現來跟你提示,因為你誦《華嚴經》這麼精進,來提示你的。

所以我們從這個公案裡頭就可以了解到,我們在三寶當中,你修任何的加行,念佛、誦經、拜佛通通好,一定要洗淨的。尤其我們在家居士,可能很多還不知道,現在你聽到之後就要依教奉行,照這麼去做,這樣子你在修行用功當中這個功德才會殊勝。

再來,我們看下文,「未洗淨洗手,逢人不得作禮,宜側身避之。」,我們還沒有洗淨,大小號還沒有洗淨或者洗手,你遇到人的話,不能夠頂禮、作禮的,應該側身避之、避開,這是講到以前可能是叢林,廁所就大家一起用的,他在道路當中遇到人的話,都不能作禮的。這邊我們再說到,你小號的時候就是要用衛生紙,把殘留的那個尿液也要把它吸掉,才不會滴到我們的褲子,而使令垢穢這種情形,這個也是需要注意的。

再者,「不得沿路行繫衣帶」,我們上完洗手間之後,不要邊走路邊穿衣服,這個就沒有威儀,露出形體來。

再來「小解時亦要收起衣袖」,我們上洗手間的話,雖然你是小號,也要把這個衣袖稍微摺一下,不要去碰到這個小號的這種不淨。

「小解畢,即淨洗手。未洗手,不得持物,不得作禮」,你小號之後要洗手,你沒有洗手的話,不能夠拿東西的,以至於法寶,搭縵衣或者袈裟,也不可以頂禮的。所以可見洗淨、護淨是相當相當的重要。如果說我們上大號、小號的話都一樣,我們就是要擦,用水擦一下臉,毛巾擦一下臉;如果大號的話,你用毛巾稍微擦拭一下頭部,這樣子再出來,才不會有穢氣。你自己要用功,拜懺也好、拜佛也好,最好是穿新的那一套在佛前,在佛堂裡面自己用功,穿乾淨的衣服。不要大小號也穿那一件用功,這樣子就比較不那麼禮貌,所以這一方面我們為了要有那種恭敬心,要作護淨的這種工作。這是有關於「入廁」這一門我們就說過。

再來,講到「臥眠第十四」。我們看著第五行的地方,我只講這一句就可以,「不得聖像及法堂前攜溺器過」,我們平常居家,如果家裡有佛堂,你要攜所謂的溺器,以前它是那種尿壺之類的,或者盆、桶子之類的那種情形。如果說我們家裡有佛堂,你去刷洗手間,要倒垃圾、那些不淨的東西,不要從佛堂、佛像前面經過,你要自己繞一下道,或者用其他方法,拿出去丟。不要用這個不淨的東西在佛前經過,否則的話,我們居家有佛堂,要用布幔把它隔著,你要拜佛用功的時候,再把布幔拉開來。假使說我們家裡是小間的,佛堂跟臥室都在一起,那你佛龕也是要作布幔隔著,不要說佛像就讓它打開出來,我們人就跟佛像在同一個房室,完全沒有隔障,這樣休息的話,會有褻慢的這種過失。所以應當房子限於家裡比較窄小,要把佛龕、佛像遮蔽起來,才不會有一些不雅的這些威儀,這是我們要注意的。這一門我們也就簡單介紹過。

再接著我們看補充講表第四頁的地方。第三大科「別解文義」,從我們十戒門一直到二十六門威儀,當中包括這些附表的部分,我們都大略介紹過,有一些就沒有講。補充講表第四頁的地方,第一行第三大科「別解文義」,到這裡本來有二十六門,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抽一些有關於出家眾,還有在家眾都需要能夠了解的,把它抽出來說明。

接著就有關於介紹在家居士需要有的一些觀念,我們就以《在家備覽》的〈別行篇〉加以補充說明。請看著《在家備覽》的二百二十六頁,二百二十六頁。這一篇裡頭,〈別行篇〉一共分為有六門,〈別行篇〉它跟前面三篇不同,它是三篇之外所行持的。因為從最初前面的〈宗體篇〉,到後面的〈持犯篇〉,還有〈懺悔篇〉,它都有一個連貫性的。從我們學佛三歸依,歸依三寶之後,發心受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以至於我們出家受具足戒,要怎麼樣得戒體。乃至於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要如何的持戒,了解開遮持犯,假使有違犯要如何懺悔,恢復清淨呢?這個前面三篇它都是有一貫性的次第。這個〈別行篇〉就是在這三篇之外,就教導我們平常要怎麼樣來恭敬佛法僧三寶。當然裡面有一些也是我們生活上所應該要理解的。

從第一門乃至第六門的「出家宗致」,我們大略把這個題目、篇名,它的意思說明一下。

第一門的「敬佛儀相」。就是我們應該怎麼來崇奉、恭敬佛的這一種儀式相狀。

第二門的「入寺法式」。就講到我們居士進入寺院當中,應該知道的規矩、儀則,要怎麼樣來做。

第三門就「造像塔寺」。說明我們造佛像或者造塔,建這個寺院,在佛世的時候都是在家居士蓋寺院之後,再請比丘出家師父去住的,所以也有建寺的這種情況。

第四就是「瞻視病人」。我們人有四大之身,難免都有病,假使自己有因緣來瞻顧、看視病人的話,你要能夠視機為病人說法,生起慈悲心,以及在臨終的時候要幫助他,你應該要注意的事項。

第五門就說明「離諸非法」。也就是說我們平常修學當中,你要怎麼遠離各種非法、不如法的事情,譬如說「別請僧眾」,或者可不可以食肉、吃肉等等,蒜啊、蔥,五辛這一類的問題。

第六門就「出家宗致」。我們學佛一段時間以後,或者個人的善根成熟,你想要發心出家修行,首先要知道你出家的目的,你的動機是什麼,先建立正知正見,確立修行的方法。你要怎麼樣發心,以及出家之後,在僧團當中要修種種這些苦行,自己就掂量掂量我到底有沒有這些條件?可不可以過這種出家寂靜清苦的生活?早上三點半起床,四點早課,每天要過午不食,八點要上課、聽法,平常要共修、念佛、拜佛,還有受戒之後要背戒本、持戒等等。晚上六點半作晚課,八點下來,到九點安板,安板之後還是要自己用功,不是說這麼樣時間一到就馬上睡覺,所以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出家師父都是忙得很,都是有事情的,有的都一、二點就起來用功,有的甚至晚上十一點、十二點才休息的,就這麼樣精進,你掂量自己之後,我能不能做到?才不會自己後悔,它是說明出家宗致的這個意思。這是大略六門的意思。

這一次我們因為時間關係,只說明〈入寺法式〉,假使能夠說得完,時間還夠,我們再說明〈離諸非法〉。這個〈別行篇〉所謂的「別行」就是,「別」就是特別節錄,「行」就是行持。弘公在《南山三大部》裡頭特別摘錄一些律文、章句,作為我們一個在家三寶弟子,你要如何正確行持佛法,自利利他的一個基礎,他把這個律文全部摘錄出來。

六門當中我們先說明第二門的「入寺法式」,請看著二百三十三頁。「第二門入寺法式」,就是我們進入寺廟、寺院的法則儀式,這一段文請大家一起唸:「事鈔云『俗人士女入寺法。先出文意。息心靜默,非喧亂所集;軌法施訓,豈漏慢所踐。且心棲相表,形異世儀。歸奉憑趣,理存規則。故應起俯仰,識其履行。是敬事儀式,如法親覲。豈可足蹈淨剎,心形懈慢。非唯善法無染,故得翻流苦業,可不誡哉!』」就到這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133沙彌十戒威儀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