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5岁。体检B超发现肝脏占位,无不适主诉及肝炎史。
图1肝炎性假瘤
肝右后叶病灶T1WI为略低信号(图1A)。TWI为略高信号(图1B),动脉期病灶无强化(图1C),门脉期见到周边强化,中心隐约见核心样强化(图1D)。
TWI上,因病灶以凝固性坏死为主,含自由水少,表现为低或等信号。其他肿瘤性病灶TWI绝大多数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MR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表现,表明病灶几乎无动脉供血。增强门脉期病灶边缘结节状强化,部分为纤维组织。其中凝固性坏死区,在边缘强化的衬托下,呈均匀的极低信号,显示更加清楚。
少部分乏血供肝细胞性肝癌和胆管细胞癌增强动脉期病灶可无强化,需注意鉴别。如TWI病灶呈低信号则有助于炎性假瘤诊断,但仍有部分炎性假瘤由于炎性组织浸润较多,TWI可呈稍高信号,需引起注意。不要盲目武断诊断,需结合多种影像检查和实验室指标等,综合判断,确实困难者,可随访或活检。
典型病例超声、CT和MRI三者明确诊断均不困难,但对于疑难病例,则MRI更有优势。
手术病理结果为肝炎性假瘤。
肝脏炎性假瘤为肝内炎性增生性病变,临床可有发热、腹痛、腹泻、伴或不伴呕吐、黄疸、肝区肿块等症状或无明显症状,由CT、MRI或超声偶然发现。其病因不明,可能和免疫反应,内、外源性过敏原引起的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胆管炎症或感染等有关。基本病变为炎性增生性肿块,具有细胞多样性。增生变性的致密胶原纤维呈束状、轮状排列,其间可有不等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亦可局灶性增生,伴有不等量异物巨细胞反应,形成肉芽肿样结构。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