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周小邦的亲友和同事感冒的特别多,包括我那些正在母乳的朋友们。闲聊的时候,我发现有一部分妈妈已经停止母乳喂养了,大家也对生病能不能继续母乳这个问题争论不已,这里分享一个虾米妈妈的母乳喂养指南,还有小邦积累的一些小知识↓↓↓
在哺乳期间,每个妈妈最怕遇到的事情就是孩子和自己生病。只要有一方生病,就开始怀疑是否还要进行哺乳。在各种各样的忧虑和担心后,大部分妈妈选择的是暂停或者终止母乳喂养。这样做,真的对吗?
宝宝黄疸期间无需停母乳
在宝宝出生后,越早和越多进行母乳喂养,越有利于加速胆红素排出,有助于预防早发性黄疸。即使是母乳喂养引起的晚发性黄疸,考虑到母乳给宝宝带来的好处,通常没有必要停喂母乳。宝宝出现黄疸问题,应首先请医生判断引起黄疸的原因,严重的黄疸可以进行照蓝光等医疗干预。
TPIS:轻微的黄疸隔窗晒太阳有助退黄,但隔窗晒太阳不促进合成维生素D。
苯丙酮尿症宝宝可以母乳
患有苯丙酮尿症(PKU)的宝宝,体内缺乏代谢苯丙氨酸的酶,导致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积蓄,会引起脑萎缩和智力缺陷。
母乳是苯丙酮尿症宝宝较为理想的食物,与普通的配方奶粉相比,母乳中含有较少的苯丙氨酸。在密切监测下,苯丙酮尿症宝宝可以尝试母乳喂养,如果病情严重或者母乳不足的情况下,要添加低苯丙氨酸的特殊婴儿配方奶粉。
宝宝腹泻时也可以吃母乳
宝宝腹泻时,通常也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持续腹泻1周左右后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在控制进食其他来源乳糖的同时,可以暂时改为低乳糖配方奶粉,待腹泻好转后逐渐转回母乳喂养;也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必要时每次吃奶前加外源性乳糖酶。
Q:宝宝一吃完母乳就拉大便,是不是腹泻?
A:一吃完奶就拉便便在小婴儿期是很常见的。母乳喂养宝宝的大便像是糊糊的软膏,即使有点黏液,有点奶瓣(颗粒),有点酸味,都是正常的,不是腹泻,不要担心。
Q:母乳宝宝大便带血丝,是乳糖不耐受吗?
A:大便带血丝不一定是乳糖不耐受。如果是附着于大便表面的血丝常常由于肛裂所致,混于大便中的血丝常常与食物过敏和肠道感染有关,持续腹泻一周以上,有腹胀、腹痛、排气,可考虑腹泻后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若大便带血,同时伴有严重的哭闹,但没有发热,还要考虑肠套叠。
TPIS1:乳糖不耐受与牛奶过敏
乳糖不耐受是肠道中的乳糖酶不足或缺乏,导致无法消化食物中的乳糖;牛奶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了过敏反应,属于食物过敏。
两者的症状很相似,都可能表现为进食乳制品后腹胀、腹痛、腹泻,但牛奶过敏除了消化道症状之外,还可能有皮肤和呼吸道过敏症状,如湿疹、咳嗽、气喘等,且低乳糖配方奶粉或补充外源性乳糖酶并不能缓解牛奶过敏的症状。
TIPS2:天性乳糖酶缺乏、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和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乳糖不耐受的原因常见有三个,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和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极为罕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宝宝体内乳糖酶完全缺乏,不能消化乳糖,甚至不能耐受母乳喂养,频繁呕吐、腹泻,如不能早期诊疗,会引起死亡,这些宝宝需要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
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在亚洲人的大孩子和成人中较为常见,在中断奶类摄入后,肠道中的乳糖酶活性会逐渐降低或消失,因此,在(大量)进食含乳糖的食物后,会出现腹胀、腹泻、排气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可以尝试少量多次地进食乳制品,或者选择吃发酵乳(酸奶)。此外,少数新生儿和早产儿,肠道内的乳糖酶分泌会暂时不足,但随着生长发育,乳糖酶分泌会趋于正常。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在婴幼儿中最为常见,通常由某些累及小肠黏膜的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轮状病毒性肠炎,腹泻使小肠黏膜受损,黏膜表面分泌的乳糖酶不足,会出现腹胀、腹泻、排气等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在控制进食其他来源乳糖的同时,可以暂时改为低乳糖配方奶粉,待腹泻好转后逐渐转回母乳喂养,也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必要时每次吃奶前加外源性乳糖酶。
TPIS3:宝宝大便带血的原因和对策
症状与分析1:血丝附着在大便表面,常常由于肛裂所致。
对策:检查肛周是否有裂伤。若是肛裂,首先,通过调节饮食等方法,改变大便的性状,同时,每天用温热的黄连素水外敷肛门或坐浴1-2次,每次15分钟,并在肛裂的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
注意:平时不要给宝宝把屎把尿。
症状与分析2:大便中混有少量的血丝,没有发热或伴随低热,可能伴随皮肤和呼吸道过敏症状,首先考虑食物过敏引起。
对策:寻找宝宝和母乳妈妈饮食中是否存在导致过敏的食物,及时避免之(参考湿疹部分)。
症状与分析3:稀水样便混有少量的血丝,可伴随发热,大便常规偶见红/白细胞,考虑病毒感染。
对策:对症护理,预防脱水。
症状与分析4:恶臭的脓血便,大便常规中白细胞高于15-20/HP(高倍视野),同时伴有红细胞,有伴随发热,可能为细菌感染性肠炎。
对策:对症护理,预防脱水之外,需要抗生素治疗。
症状与分析5:泡沫样便或稀水样便混有少量的血丝,没有发热或伴随低热,伴有腹胀、腹痛、排气等症状,且腹泻已超过1周以上。考虑可能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对策:在控制进食其他来源乳糖的同时,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每次吃奶前加外源性乳糖酶,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可以临时吃几天低乳糖配方奶粉。
症状与分析6:如果大便中带血丝,伴严重的哭闹,但没有发热,需要考虑肠套叠。
对策:紧急就医,在B超或X线下行诊断性检查。
急性乳腺炎期间可继续母乳喂养
大约有三分之一母乳喂养的妈妈会在哺乳期发生急性乳腺炎。如果乳房出现发红、触痛的硬块,感觉得身体酸疼疲倦,测量有低热(通常在38.5℃以下),可能就是急性乳腺炎。
乳腺炎期间一定要坚持哺乳,一方面这种疾病并不会增加宝宝感染的机会,另一方面,宝宝是最好的“通乳大师”。
急性乳腺炎并不是指乳腺组织发生了感染,而是说乳房组织发生了炎症,炎症是指红、肿、热、痛,并不等于感染。只有乳房组织被细菌感染的时候,才是感染性乳腺炎。
乳腺炎常由乳房肿胀、乳腺导管阻塞发展而来,给宝宝喂奶是治疗的乳房肿胀、乳腺导管阻塞以及急性乳腺炎的最佳方法。
TPIS1:导致急性乳腺炎的常见原因和防治方法
常见原因1:宝宝衔乳姿势不良
防治方法: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每次以不同姿势哺乳,可以吸出乳房不同部位的乳汁;适当调整喂奶的姿势,让宝宝的下巴正对着乳腺炎的硬块处,也有助于将阻塞处的乳汁排通。
(附正确的姿势:胸贴胸、腹贴腹、鼻尖贴乳头。抱起宝宝吃奶时,宝宝的鼻尖对着乳头,这样宝宝就会抬起头来,张大嘴巴找乳头,当宝宝嘴巴张的很大的时候,快速的把宝宝从下往上含住乳晕,注意是把宝宝贴紧自己,让宝宝自己去含,含住乳晕,而不是乳头。如果用乳头对着宝宝的嘴,宝宝的嘴就张的不够大,就含不住整个乳晕,而只含住乳头,这样的姿势就是错的。)
常见原因2:没有及时有效排空乳汁
防治方法:尽量让宝宝吃完乳房中的乳汁,如果宝宝已经吃饱了,仍有乳汁,可用手挤出或者用吸奶器排出乳房中的乳汁;乳腺炎期间继续给宝宝喂奶是治疗的最佳方法。
常见原因3:经常压迫乳腺管
防治方法:避免经常趴睡或一侧睡,避免戴带有钢圈的文胸等,以免压迫乳腺导管;
常见原因4:休息不足
防治方法:放下手中的其他杂事,抓紧一切时间充分休息。
若无细菌感染,通过以上方法,再加上局部冷敷和适当按摩,2~3天内乳腺炎就能自行好转。如果存在细菌感染,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一定要全程治疗,否则容易复发。
附:哺乳期常用药物参考(具体到每个药物使用的时候,请详细咨询医师和药师)
解热镇痛类药物:哺乳期的母亲如有使用指征,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为常用。
抗变态反应药物:哺乳期的母亲如有使用指征,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为首选,但长期使用时,需考虑婴儿或可能产生轻度镇静、轻度烦躁、吮吸乏力等副作用。
吸入性平喘药:哺乳期的母亲如有使用指征,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为首选,吸入给药(不要过量)进入乳汁较少。
止咳药:哺乳期的母亲如有使用指征,可单次给予右美沙芬或可待因治疗,但重复给药时,应密切观察婴儿嗜睡等症状。
增强胃动力药物:哺乳期的母亲如有使用指征,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常用,均可少量促使乳汁分泌。
抗生素类药物:哺乳期的母亲如有使用指征,常见青霉菌素类、头孢菌素类为首选,乳儿可能产生暂时性稀便(肠道菌群紊乱引起,一般不需要治疗)
局部抗真菌药物:哺乳期的母亲如有使用指征,可选择制霉菌素、克霉唑、咪康唑,小面积应用对乳儿无影响。
局麻药物:哺乳期的母亲因口腔手术、外科小手术等使用常规局麻药,不需要中断哺乳。
雌激素避孕药:中小剂量的雌激素能抑制乳汁产生,仅用于泌乳量少的回奶。大剂量雌激素可能造成血栓形成,已不再用于停止泌乳。
溴隐亭:由于其在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美国FDA早些年已禁止将其用于停止泌乳。冷敷,适当排空乳房等物理方法,实际上比用药物停止泌乳更为可取。
TPIS2:乳腺炎期间的居家物理治疗
可以在两次喂奶的中间尝试冷敷乳房来减轻胀痛的感觉。
以下介绍绿色卷心菜叶冷敷法:选择绿色的卷心菜,剥去外面的叶子(为防止农药残留),用里面的叶子,洗净叶子,去掉中央的主叶脉,揉软了敷在乳房上,注意不要敷在乳头上,以免气味残留干扰到宝宝吃奶。冷敷的次数随意,每隔2小时或者叶子变软了就换掉。可以把备用的叶子放在冰箱里。
TPIS3:乳腺炎期间喂养宝宝的诀窍
患有乳腺炎的一侧乳房中,乳汁的钠含量会升高,味道会变得较咸。大多数的宝宝并不会太在意口味的微小变化,而个别味觉比较敏感的宝宝可能会“嫌弃”这种“咸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尝试由健康一侧乳房开始哺乳,以乳腺炎那侧乳房结束哺乳。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宝宝还是不想吃,或者妈妈真的不想喂乳腺炎一侧的乳汁,也一定要将乳汁挤出来,才能改善症状。
乙肝妈妈可对已接种乙肝疫苗的宝宝母乳喂养
绝大多数乙肝妈妈所生的宝宝,在注射乙肝疫苗后,都能有效预防感染乙肝。据统计,约有5%的宝宝没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免疫,大多是在妈妈体内和分娩时感染了乙肝。
至今,没任何证据表明乙肝妈妈进行母乳喂养,会增加孩子的感染机会,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把母乳列为乙肝病毒水平最低、风险最低的安全食品。但即便如此,还是要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避免让宝宝接触含高水平乙肝病毒的体液,如血液(乳房乳头的伤口)和阴道分泌物。
TIPS1:《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预防指南》的更新要点
1.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没有预防母婴传播的作用。
2.无论乙肝大三阳或小三阳,正规预防接种后均可母乳喂养,无需检测母乳中乙肝病毒DNA载量。
3.孕妇HBsAg阴性时,足月新生儿按照0、1、6个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不必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
4.孕妇HBsAg阳性时,足月新生儿按照0、1、6个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还需要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5.如果孕妇HBsAg不明确时,有条件的建议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TIPS2:哺乳期妈妈患病时的母乳喂养建议
1.普通感冒:宝宝可以从妈妈的乳汁中获得妈妈体内产生的抗体,所以更要坚喂母乳。照顾宝宝的时候要勤洗手,可以戴上口罩,避免唾沫接触到宝宝。
2.单纯疱疹病毒(HSV)和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若疱疹正好长在乳头乳晕附近,宝宝容易接触到疱疹液,就需要暂停母乳喂养;若疱疹长在身体其他位置,宝宝不容易接触到疱疹液,可继续母乳喂养。
3.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如果哺乳期妈妈急性CMV感染,而宝宝是极低体重的早产儿或有疾病,不推荐母乳喂养;如果宝宝是健康足月儿,可继续母乳喂养。
4.艾滋病毒(HIV)或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感染:这两种病毒感染的妈妈不适合母乳喂养。但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仍推荐非洲等国家HIV感染的妈妈,可在特殊情况下纯母乳喂养宝宝到6个月,最好是没吃过一口奶粉的纯母乳喂养,这样可以保持肠道的完整性,减少婴儿HIV的感染机率。
相关精华内容:
西尔斯医生:怎样判断母乳足够
安全用药不问医生,母乳喂养常用药指南(全)
在美国学到的母乳喂养常识(一些母乳谬论,你知道吗)
国际母乳协会:宝宝吃夜奶的真相和应对方法
母乳喂养的十大错误认识,看看你都知道吗?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