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进入了秋冬季节
但目前中山的温度湿度
仍比较适合细菌繁殖
因此
秋冬季细菌性食物中毒防控工作
仍不容忽视
较为常见的致病菌有
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
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01
副溶血性弧菌
主要途径:副溶血性弧菌主要隐藏在鱼、虾、蟹等海产品以及熟肉类食品中,易通过厨具等发生交叉污染。
不适症状:患者发病时会有剧烈腹痛(以脐周阵发性绞痛为主),腹泻多呈水样便,是目前我市细菌性食物中毒暴发的头号致病菌。
02
沙门氏菌
主要途径:沙门氏菌活动范围广泛,常见于肉、蛋、奶等食品中,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物例如刀、砧板、购物篮、手等对食品造成交叉污染。
不适症状:人感染后,一般在12~36小时左右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常伴有发热。
03
蜡样芽胞杆菌
主要途径:蜡样芽胞杆菌主要藏身于剩米饭、剩菜等。
不适症状:感染后表现可分为呕吐型和腹泻型:呕吐型潜伏期短,以恶心、呕吐为主,一般感染后0.5~5小时内发病;腹泻型潜伏期较长,一般8~16小时发病,以腹痛、腹泻为主。
04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主要途径: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量繁殖后产生肠毒素而致病,常见于乳及乳制品、奶油糕点、蛋及蛋制品等。
不适症状:起病急,一般在感染后2~6小时发病,主要症状为剧烈的恶心、反复呕吐为主。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应做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
“食品安全五要点”
1
保持清洁
1.拿食品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还要经常洗手,便后洗手。
2.定期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接触餐具和厨房用具的抹布应该在下次使用前彻底清洗,必要时煮沸消毒。
3.避免虫、鼠及其它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4.特别要注意不要在厨房内存放任何有毒物及其容器,以避免误用、误食。
2
生熟分开
1.生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他食品分开。
2.处理生的食物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3
彻底做熟
生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
4
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1.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
2.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60℃以上)。
3.即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4.冷冻食用不要在室温下化冻。冷冻食物解冻的最好办法是:微波炉解冻、冰箱冷藏室和清洁流动水解冻。
5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1.使用安全的水进行处理以保安全,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
2.选择经过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热消毒的牛奶。
3.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是生食者。
4.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1
食品加工操作关键要点
1.避免污染
一是生熟分开。即将生食品用工用具、容器与熟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二是保持环境场所干净整洁;三是做好防虫防鼠设施,避免虫鼠害。
2.控制温度
一是食品加工时,为使食品煮熟煮透,应保持食品中心温度达70℃;二是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三是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在冰柜合适温度下冷藏。
3.控制时间
控制食品存放时间,食品加工完成到食用不应超过2小时,如超过2小时应复热后再行食用。
4.注意清洗消毒
接触食品的餐具、工用具应有专用水池清洗,并采用热力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餐具保洁应有专用密闭保洁柜或保洁间保存。
5.控制加工量
食品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适应,当加工量超过加工条件时,易造成食品污染或为煮熟煮透,引起食物中毒。
2
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1.豆类植物
如四季豆、猫儿豆等,原因是生豆类中含有的皂苷、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和凝血素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均不耐高温,但如食用未少数煮透的四季豆等豆类植物就会发生中毒。
预防措施
即要将豆类植物煮熟煮透。炒菜时可以将这类豆类先过沸水焯熟,再进一步加工。
2.生豆浆
原因为生豆浆如豆类植物一样,都具有皂苷等有毒物质,特别注意的是生豆浆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假沸现象,导致消费者误以为煮熟煮透而食用,引起食物中毒。
预防措施
应在豆浆沸腾后,继续加热5分钟,确保彻底煮熟煮透。
3.发芽马铃薯
原因发芽马铃薯含致毒成分茄碱,又称马铃薯毒素。
预防措施
未成熟青紫皮和发芽马铃薯不可食用;少许发芽马铃薯应深挖去发芽部分,并浸泡半小时以上,弃去浸泡水,再加水煮透,倒去汤汁才可食用。
4.外购烧卤熟肉
原因是外购烧卤熟肉本身无食品安全问题,但因存放时间过长或保存条件不当,易造成细菌污染,导致食物中毒。
预防措施
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烧卤熟肉在食用前应冷藏或热藏并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在日常饮食中
大家一定要多注意
谨防食物中毒
近期热点加油“缺斤少两”?油品不好?市市场监管局突击检查这家加油站
中山市场监管局全力加强“双十一”网络促销活动监管
正式启动!百场活动、食安主题公园邀您“打卡”
部分素材来源:中山健康长城
编辑:中山市场监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