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人,一年四季都容易腹泻、腹痛,而且反反复复。你有没有想过,你得的可能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
还有一个洋气的名字叫做:
inflammatoryboweldisease,简称IBD。
看到这里本宝宝还是一头雾水~
炎症性肠病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今天,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郝菁华带我们深入炎症性肠病腹地,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在正式开讲前,先认识一下今天的专家~
郝菁华
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researchfellow、美国EMORY大学医学院消化内镜中心访问学者,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消化心身联盟山东省委员会首届理事,山东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委员。
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主编著作1部,副主编英文著作1部,参编7部,参译1部。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接下来,说重点!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慢性特发性肠道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炎症性肠病在欧美多发,有人称之为“西方疾病”。然而近十余年来,亚洲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IBD病例数也在迅速增加。炎症性肠病患者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相似,均有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但发病部位及病理学特点明显不同。
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研究表明克罗恩病的发病与环境、遗传、免疫等因素密切相关。克罗恩病可累及自口腔至肛门的整个消化道,根据累及部位的不同,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腹痛、便血、贫血、消瘦、肠道梗阻等,食管克罗恩病可以表现为进食阻挡感,需要与食管癌相鉴别。克罗恩病也可发生在胃肠道以外的部位,如眼、肌肉、骨骼与肝胆系统等,从而表现为相应的临床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致遍及整个结肠。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自身免疫损伤、遗传、感染、精神心理、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有些患者可以合并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等。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目前IBD治疗的主要药物是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氨基水杨酸制剂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用药。依据患者肠道病变范围、部位的不同,可以选择美沙拉嗪不同的剂型,包括颗粒剂、片剂、灌肠液和栓剂等。免疫抑制剂中,硫唑嘌呤(AZA)是炎症性肠病一线免疫抑制剂,也是维持用药的主要药物。生物制剂开启了IBD治疗的新纪元,年英夫利息单抗获得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应用于临床治疗克罗恩病。国内外指南也均推荐英夫利昔单抗可应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转换治疗。另外,肠道菌群失调与IBD发生有一定关系,因此,联合应用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也是IBD治疗方案中重要的一项。
手术治疗
炎症性肠病虽然是内科疾病,但由于慢性炎症的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肠梗阻、内/外瘘、穿孔或癌变,以及糖皮质激素依赖或治疗无效等原因,患者常需接受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IBD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之一。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全结肠切除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但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为患者手术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对于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把握好手术时机,避免无效延长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适时转化治疗极为重要。而对于克罗恩病患者,外科手术处理克罗恩病并发症的目的是控制症状,并不能达到切除病变以致治愈的目的。术前、术后还应继续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求延长缓解期与减少复发。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指南
随着全球化发展,亚洲地区受西方饮食习惯影响,IBD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IBD已逐渐成为一种全球化疾病。饮食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因素,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对降低IBD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结果显示,过量摄入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以及高脂、高热量饮食,可增加IBD的发生,因此,牛奶、人造奶油、黄油、乳酪和快餐、加工的红肉等则不建议食用。一项针对IBD患者推荐饮食的调查显示,煮熟的蔬菜、水果、鱼、家禽、瘦肉蛋白和高植物蛋白饮食属于推荐之列,此外坚果、全谷类属于有争议之列。然而IBD患者饮食模式因人而异,因此加强IBD患者的饮食管理,建立个人的饮食日志有重要意义。
近十余年来,我国IBD的临床研究从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越来越多的医生认识到IBD的诊治需要涉及消化科、病理科、影像医学、胃肠外科,乃至护理、营养、心理等多个学科的协作,医院也成立了IBD-MDT。然而,我们仍然面临很多挑战:迫切需要多中心的大样本临床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比较的登记研究、多种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成本效益分析等。对于IBD的基础研究,包括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的研究,国内还处于初始阶段。总之,IBD在中国是个新兴且发病率迅速增高的疾病,需要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