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儿科一病区PJ"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文秦玉生儿科教学主任儿科一病区主任
锦州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导师,主任医师,硕士学位,中共党员,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
擅长:儿内科疾病。1.呼吸系统:过敏性鼻炎、各种肺炎、婴幼儿喘息、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等;2.腹泻病、腹痛、胃炎等;3.新生儿疾病;4.内分泌系统:糖尿病、矮小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降低症等;5.儿童生长发育相关疾病;6.其他:湿疹、过敏性紫癜、EB病毒感染、川崎病等。
宝宝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黄疸,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升高,在皮肤和粘膜上呈现出黄色,医学上称为“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几乎见于全部的早产儿及60%的健康足月儿。随着年轻的宝妈们对母乳喂养意识的提高,母乳性黄疸已成为宝宝黄疸的首要危险因素。虽然母乳性黄疸多数预后较好,但一些研究显示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潜在危险。何为母乳性黄疸?
是与母乳喂养相关的新生儿期出现的黄疸,即健康的母乳喂养儿(多为足月儿),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迁延不退,暂停母乳喂养2~3天后,黄疸明显减轻,可减少30%~50%,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可再次出现,一般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按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
◆早发型,称为“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最为贴切,生后母乳喂养2~3天时出现,4~7天达高峰,与生理性黄疸发生时间相似,但消退时间晚,而且黄疸值较生理性黄疸更高,胆红素峰值一般为12~20mg/dL。
可能缘于宝宝出生早期,宝妈缺乏喂哺技巧的知识、乳房胀痛、乳头皲裂、宝宝无效吸吮、生后短时间内母乳量有限等因素,使母乳摄入不够,宝宝处于饥饿、脱水或营养缺乏状态,肠道蠕动缓慢,胎粪排出延迟,肠肝循环增加,肠道重吸收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基础上,血清胆红素水平进一步升高而引起。严重的高胆红素水平可导致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宝宝嗜睡,哺乳量更少,因此大便和小便量减少,导致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进一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进一步升高,当胆红素水平>25mg/dL(mmol/L),也存在胆红素脑病的风险。
因此,对于黄疸持续不退的宝宝,就医是必要的,以便除外头颅血肿、ABO血型不合、感染、半乳糖血症等遗传代谢等疾病。
◆迟发型:真正意义上的“母乳性黄疸”,多于生后母乳喂养6~9天出现,可紧接生理性黄疸发生,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再次加重,多数持续4~6周,个别甚至长达2~3个月。多数宝宝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症状,血游离胆红素峰值超过生理范围,一般15mg/dL(mmol/L))左右,黄疸以轻、中度多见,此期多为晚期新生儿或小婴儿,血脑屏障相对成熟,形成胆红素脑病或核黄疸的风险极小。
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到医院检查排除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婴儿肝炎综合征等潜在的病理因素。
病因复杂不清,其发病可能缘于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或是母乳中3α,20β孕激素水平过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作用,或是由于肠道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增多或是因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增多,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少以及胆红素重吸收增加,或是由于UGT1A1基因编码区的突变等原因导致母乳喂养婴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峰值增高,出现黄疸。
宝妈如何粗略判断自己泌乳不足或宝宝哺乳不足?
1、观察体重情况:生理性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2%,或出生后10天仍未恢复到出生体重,或日后平均体重增长不足25g/d(最初3个月宝宝每周体重增长-克为标准),则提示宝宝母乳量摄入不足。
2、观察胎粪排出情况: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3~4天排完胎粪,大便颜色由黑绿色转为黄色,以后每天大便3~5次,提示宝宝奶量摄入充足。如果胎粪排出延迟或日后排便过少,则提示宝宝母乳摄入不足。
3、观察小便情况:包括小便排出的次数和量以及小便的颜色。如果小便次数少于6次,尿色深黄,提示宝宝早期母乳量摄入不足。
4、每次哺乳后,宝宝都没有很满足的状态,仍然烦躁或哭闹,刚开始哺乳的时候,听不见吞咽声。
如何检测黄疸
目前有2种方法:①毛细血管血或静脉血总胆红素(TSB)测定:为金标准;②经皮胆红素(TCB)测定:无创、操作简便、可以减少抽血次数,其检测数值在一定范围内,与TSB相关性较好,可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变化,但是受宝宝接受光疗及皮肤色素等影响,如蓝光治疗后的宝宝,TCB值会偏低;宝宝皮肤黑,TCB值会偏高等,而且当TSB高于一定数值,如20mg/dl,TCB值会偏低,应进一步取静脉血查血清总胆红素来明确。故TCB通常只用于筛查。
宝妈如何粗略判断宝宝黄疸程度
下图把人体大致分为5个区。
1区头颈部微黄5mg/dl2区躯干上半部8mg/dl3区躯干下半部分及大腿10mg/dl4区上肢及膝关节以下12mg/dl5区手足心≥15mg/dl但是由于个体皮肤颜色的干扰,单纯靠肉眼判断是不可靠的,仅做粗略评估。
母乳性黄疸如何治疗?
大多数预后良好,轻症黄疸宝宝无需特殊治疗。中、重度黄疸宝宝,需要密切监测黄疸程度,防止胆红素水平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
1.母乳喂养指导
早发型: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每天至少8~12次喂哺。
迟发型:血清胆红素15mg/dl(μmol/L),继续有效母乳喂养;>15mg/dl(>μmol/L)时暂停母乳3天,在停母乳期间,母亲需定时吸奶,防止回奶,充足配方奶喂养;>20mg/dl(>μmol/L),联合光疗,一般无需输白蛋白或血浆。
2.药物治疗
适用于中、重症黄疸宝宝。
①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可以诱导肝细胞中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的活性增高,促进胆红素的结合,增加肝脏胆红素的清除。临床不常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②药用炭、蒙脱石散等可阻断胆红素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重吸收。
③微生态制剂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如妈咪爱)、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如培菲康)、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如金双歧)等,可促进新生儿正常肠道菌群的建立,加速肠道内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排出体外,并可降低粪便黏度,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肠道中的胆红素排出。
④中成药:如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功效,加速胆红素排出,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可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临床争议较多,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如宝宝已患腹泻,禁用或慎用!
3.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游离胆红素的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通常用于重度母乳性黄疸,需住院治疗。
7天以上足月新生儿的光疗标准为≥20mg/dL(≥μmol/L),光疗期间,仍然鼓励母乳喂养。具体光疗指标见图2,不同类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在曲线以上需要光疗干预黄疸值。
图片来源: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52(10):-.
温馨提示
1.母乳喂养宝宝无脱水现象,无需额外补充水分和葡萄糖,即“补水、补充葡萄糖不能退黄”。
2.不推荐晒太阳退黄。蓝光的波长最适合吸收胆红素,太阳光包含了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其中也有蓝光,但微乎其微,而且阳光中还有紫外线,过量紫外线照射可以造成一些皮肤问题,例如晒伤、皮肤光老化及皮肤癌等,尤其是6个月以下婴儿,皮肤薄而敏感,更容易被晒伤,所以通过晒太阳来退黄疸,有帮助但不推荐。
3.宝宝黄疸与预防接种:是临床医生、接种医生、儿童家长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