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临床诊断学重点整理01
临床诊断学重点整理02
医学影像学期末复习提纲(检验版)
参考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5年制第9版)》,万学红卢雪峰主编
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
2、深部触诊法: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不同可分为:深部滑行触诊法、双手触诊法、深压触诊法、冲击触诊法
3、正常成人常见的正常叩诊音有:清音、浊音、鼓音、实音
4、临床上把成年人的体型分为三种:无力型、正力型、超力型
5、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6、紫癜的直径范围应为3-5mm
1、端坐呼吸:是指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的状态。
2、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狭窄。
3、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4、玫瑰疹:常于胸腹部出现的一种鲜红色、小(直径多为2~3mm)、圆形的斑疹,压之褪色。这是对伤寒和副伤寒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特征性皮疹。
一、触诊的注意事项
1.检查前医师要向病人讲清触诊的目的,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取得病人的密切配合
2.医师手应温暖,手法应轻柔,以免引起肌肉紧张,影响检查效果。在检查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表情
3.病人应采取恰当的体位。通常取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双腿稍弯曲,腹肌尽可能放松。检查肝、脾、肾时也可嘱病人取侧卧位
4.腹部检查前,应嘱病人排尿,以免将充盈的膀胱误认为腹腔包块,有时也须排便后检查
5.触诊时医师应手脑并用,边检查边思索。应注意病变的部位、特点、毗邻关系,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来源
二、局限性淋巴结肿大的病因与表现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由引流区域的急、慢性炎症所引起,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齿龈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
2.单纯性淋巴结炎:为淋巴结本身的急性炎症
3.淋巴结结核:肿大的淋巴结常发生于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质地稍硬,大小不等,可相互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如发生干酪性坏死,则可触及波动感
4.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恶性肿瘤转移所致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坚硬,或有橡皮样感,表面可光滑或突起,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无压痛。
1、眼的检查包括四个部分:视功能、外眼、眼前节和内眼。
2、在体表可以检查到的鼻窦为:上颌窦、额窦、筛窦。
3、有机磷中毒时瞳孔缩小,氯丙嗪中毒时瞳孔缩小,视神经萎缩时瞳孔扩大,阿托品中毒时瞳孔扩大
4、舌质与舌苔变化:缺铁性贫血常见镜面舌,猩红热时常见草莓舌,糙皮病时出现牛肉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出现毛舌。
5、安静时看到颈动脉搏动明显搏动,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严重贫血病人。
6、一侧气胸和胸腔积液可使气管向健侧移位,而肺不张和胸膜粘连可使气管向患侧移位。
1、尖颅:因矢状缝和冠状缝过早闭合所致,头顶部高尖,与颜面的比例失常,见于先天性尖颅并指(趾)畸形,即Apert综合征。
2、对光反射:是检查瞳孔功能活动的测验,分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中脑顶盖前区,因此临床上常把它作为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麻醉的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3、麻疹黏膜斑(Koplik斑):颊部黏膜小米粒大的白色丘疹,周围有红晕,为麻疹的早期特征
4、Oliver征: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挤压其下方的左支气管,因此每随心脏搏动可触到气管的向下拽动。
一、扁桃体肿大程度
可分为三度:
Ⅰ度:扁桃体肿大不超过咽腭
Ⅱ度:扁桃体肿大超过咽腭
Ⅲ度:扁桃体肿大接近中线
二、甲状腺肿大分度
可分为三度
Ⅰ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
Ⅱ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
Ⅲ度:超过胸锁乳突肌
1、正常人两侧肺下界大致相同。平静呼吸时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隙,腋中线第8肋间隙,肩胛下角线第10肋间隙。
2、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6-8cm。
3、正常呼吸音包括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4、湿啰音按呼吸道腔径的大小和腔内渗出物的多少可分为粗湿啰音、中湿啰音、细湿啰音和捻发音。
5、湿啰音的发生机制,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或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粘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6、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可由下列因素引起: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和压迫性肺不张。
7、“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见于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
1、桶状胸: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相等,甚或超过左右径。见于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老年或矮胖体型者。
2、Kussmaul呼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深而快的呼吸,这是因为细胞外液碳酸氢不足,pH降低,通过肺脏排出CO2,进行代偿,以调节细胞外酸碱平衡之故,见于糖尿病酮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此种深快的呼吸即库斯莫尔(Kussmaul)呼吸
3、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4、胸膜摩擦感:指当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粗糙,呼吸时脏层和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可由检查者的手感觉到,故称为胸膜摩擦感。
一、简述语音震颤的定义及其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
(一)定义:
被检查者发音时产生声波,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引起共鸣振动,可用手掌在胸壁触到,故又称为触觉震颤。.根据其振动的增强或减弱,可判断胸内病变的性质。
(二)临床意义
1、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
(1)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
(3)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
(4)胸膜显著增厚粘连;
(5)胸壁皮下气肿。
2、语音震颤增强
(1)肺泡内有炎症浸润:肺组织实变使语颤传导良好,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大片肺梗死等;
(2)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声波在空洞内产生共鸣,尤其是当空洞周围有炎性浸润并与胸壁粘连时,则更有利于声波传导,使语音震颤增强,如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等。
二、简述湿啰音和干啰音的听诊特点。
(一)湿啰音:为呼吸音外的附加音,断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个出现,于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为明显,有时也出现于呼气早期,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变。中小湿啰音可同时存在,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二)干啰音:持续时间较长,音调较高,吸气及呼气时均可听及,但以呼气时为明显。其强度和性质易改变,部位易变换。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大气道的干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听及,谓之喘鸣。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哪些体征?
早期可无明显体征。随病情加重出现明显体征,可见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减弱,语音共振减弱。双肺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下降,并移动度变小。肺泡呼吸音普遍性减弱,呼气相延长,双肺底时可听到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啰音的量与部位常不恒定。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移。
四、左侧大量气胸患者有哪些体征?
可有患侧(左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变宽,呼吸动度减弱;语音震颤及语音共振减弱或消失。气管、心脏移向健侧(右侧)。叩诊患侧呈鼓音。听诊患侧(左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1、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有: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和脉搏短绌(心率快于脉搏)。
2、二尖瓣狭窄时心浊音界呈梨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心浊音界呈靴型。
3、影响心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心肌收缩力与心室充盈程度,以及瓣膜位置的高低、瓣膜的结构/活动性等。
4、听到杂音时,应根据其最响部位/传导方向、心动周期中的时期、性质、强度与形态及体位/呼吸/运动来分析杂音的临床意义。
5、心脏瓣膜听诊区包括: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和三尖瓣区。
6、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处,搏动范围的直径为2.0-2.5cm。
7、心脏听诊的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8、周围血管征包括水冲脉、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和毛细血管搏动征,主要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等。
1、奔马律:系在S2之后(舒张期)出现的响亮额外心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
2、心音分裂:是指听诊时,第1心音或第2心音的两个主要成分之间的间距延长,导致心音分离为两个声音。
3、Austin-Flint杂音:主要见于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的杂音。柔和、递减性、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不伴震颤。
4、Graham-Steell杂音:常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心病、房间隔缺损、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多由于肺动脉扩张导致相对性关闭不全而致的功能性杂音。可在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听到的舒张期递减型、吹风样,柔和、较局限的杂音,常合并P2亢进。
5、开瓣音: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常位于第二心音后0.05~0.06秒,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尚柔软时。由舒张早期血液自高压力的左房迅速流入左室,导致弹性尚好的瓣叶迅速开放后又停止,使瓣叶振动引起的拍击样声音。
一、二尖瓣狭窄的听诊特点
可有下列特征。
(一)局限于心尖区的低调、隆隆样、舒张中晚期递增型杂音,左侧卧位时更明显,这是二尖瓣狭窄最重要而有特征性的体征。窦性心律时,由于舒张晚期心房收缩促使血流加速,杂音于此期加强;心房颤动时,舒张晚期杂音可不明显。
(二)心尖区S1亢进,为本病听诊之第二个特征。
(三)部分病人于心尖区内侧可闻及一个紧跟S2后的高调、短促、响亮的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开瓣音),提示瓣膜弹性及活动度尚好。开瓣音在S2后发生越早,提示左房压高和狭窄严重。如瓣叶钙化僵硬,则S1减弱和(或)开瓣音消失。
(四)由于肺动脉高压,同时主动脉压力低于正常,两瓣不能同步关闭,所致P2亢进和分裂。
(五)如肺动脉扩张,肺动脉瓣区可有递减型高调叹气样舒张期早期Graham-Steell杂音,于吸气末增强。
(六)右室扩大伴三尖瓣关闭不全时,胸骨左缘第4、5肋间有收缩期吹风性杂音,于吸气时增强。
(七)晚期病人可岀现心房颤动,表现为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和脉搏短绌。
二、简述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
血流加速、瓣膜口狭窄、瓣膜关闭不全、异常血流通道、血管管径异常改变、心腔结构异常、大血管瘤样扩张等,可使血流的层流转变为湍流而冲击心血管壁等,使其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
三、简述生理性和器质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要点。
四、简述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区别要点
要点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音调
低而长
高而短
强度
较响
较S1弱
时限
历时较长,持续约0.1秒
历时较短,约0.08秒
最响部位
心尖部
心底部
与心尖搏动的关系
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心尖搏动后出现
与心动周期的关系
S1与S2之间的间隔(收缩期)较短
心尖搏动不明显时,可触颈动脉搏动
第一心音与颈动脉搏动几乎同时出现
S2到下一心动周期S1的间隔(舒张期)较长
1.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包括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蠕动波和腹壁其他情况。
2.全腹膨隆可见于腹腔积液、腹内积气和腹内巨大肿块等。
3.腹部触到肿块时需注意下列各点:部位、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和移动度。
4.脾脏轻度肿大是指不超过肋下2cm,中度肿大是指超过肋下2cm但在脐水平线以上,高度肿大是指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
5、肾脏和尿路疾病压痛点有季肋点、肋脊点、肋腰点、上输尿管点和中输尿管点。
6、腹膜炎患者常有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称腹膜刺激征,也称腹膜炎三联征。
7、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
1、蛙腹:腹水病人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外形呈扁而宽,称为蛙腹。
2、板状腹: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即~。
3、墨菲征(Murphysign):医生以左手掌平放于病人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病人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墨菲征阳性。
4、移动性浊音: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即~。
5、振水音:在胃内有多量液体及气体存留时可出现。病人仰卧,医生以一耳凑近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振动胃部,即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亦可将听诊器膜型体件置于上腹部进行听诊。
一、肝脏触诊方法有几种?触及肝脏时需描述的内容有哪些?
(一)触诊方法:有三种
1、单手触诊法:医生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病人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抬起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
2、双手触诊法:右手位置同单手法,而用左手放在病人右背部第12肋骨与髂嵴之间脊柱旁肌肉的外侧,触诊时左手向上推。
3、钩指触诊法:适用于儿童和腹壁薄软者。医生位于病人右肩旁,面向其足部,将右手掌搭在其右前胸下部,右手第2~5指并拢弯曲成钩状,嘱病人做较深腹式呼吸动作,医生随深吸气而更进一步屈曲指关节,这样指腹容易触到下移的肝下缘。
(二)触及肝脏时需描述的内容
1、大小: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腹壁松软的瘦长体型,深吸气时可于肋弓下缘1cm以内、剑突下3cm以内触及;腹上角较锐的瘦高者剑突根部下可达5cm。
2、质地:质软、质韧(中等硬度)和质硬。正常肝脏质地柔软。
3、边缘和表面状态:肝脏边缘的厚薄、整齐、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正常肝脏边缘整齐、且厚薄一致、表面光滑。
4、压痛:正常肝脏无压痛,如果肝包膜有炎性反应或因肝肿大受到牵拉,则有压痛。
5、搏动:正常肝脏无搏动。若有波动,应注意其为单向性搏动还是扩张性搏动。
6、肝区摩擦感:肝周围炎时出现。
7、肝震颤:手指掌面稍用力按压肝囊肿表面片刻,如感到一种微细的震动感,称为肝震颤。检查时需用浮沉触诊法。
二、简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
多呈急性危重病容,全身冷汗、表情痛苦,为减轻腹痛常被迫采取两下肢屈曲仰卧位,呼吸浅速。在病程后期因高热、不能进食、呕吐、失水、酸中毒等,使病人出现精神萎靡、面色灰白、皮肤和口舌干燥、眼球及两颊内陷、脉搏频速无力、血压下降等征象。腹部检查可发现典型的腹膜炎三联征——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视诊时可见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当腹腔内炎性渗出液增多或肠管发生麻痹明显扩张时,可见腹部膨隆。听诊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叩诊时由于胃肠穿孔游离气体积聚于膈下,可出现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腔有多量渗液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触诊时全腹均可触及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胃溃疡穿孔由于腹膜受胃酸强烈刺激,腹肌强烈收缩可呈现板状腹。
三、简述肝硬化患者的体征。
肝硬化病人面色灰暗,缺少光泽,皮肤、巩膜黄染,面、颈和上胸部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或蜘蛛痣,手掌的大、小鱼际和指端有红斑称为肝掌,男性常有乳房发育并伴压痛。肝脏由肿大而变小,质地变硬,表面不光滑。脾脏轻至中度肿大,下肢常有水肿,皮肤可有瘀点瘀斑、苍白等肝功能减退表现。
失代偿期肝硬化均可出现门静脉高压的表现。
1、腹腔积液:是肝硬化晚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腹腔积液出现以前,常发生肠内胀气,有腹腔积液后腹壁紧张度增加,病人直立时下腹部饱满,仰卧时则腹部两侧膨隆呈蛙腹状。大量腹腔积液使腹压增高时,脐受压而凸出形成脐疝。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大量腹腔积液可有液波震颤。大量腹腔积液使横膈抬高和运动受限,可发生呼吸困难和心悸。腹腔积液压迫下腔静脉可引起肾淤血和下肢水肿。部分病人因大量腹腔积液使腹压增高,腹腔积液通过膈肌变薄的孔道和胸膜淋巴管漏入胸腔,可产生胸腔积液。
2、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门静脉高压时,静脉回流受阻,使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形成侧支循环,最为重要的有三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
3、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由于慢性淤血,脾索纤维增生而轻中度肿大,可伴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脾脏可暂时缩小。发生脾周围炎时,可出现左上腹隐痛,脾区摩擦感/摩擦音。
四、巨大卵巢囊肿与腹水的鉴别
巨大卵巢囊肿
腹水
视诊
球状腹
蛙腹
触诊
异常游走包快,尺压试验+
尺压试验-
叩诊
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中部,
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两侧
鼓音区在两侧
鼓音区在中腹部
移动性浊音-
腹水ml时,移动性浊音+
听诊
肠鸣音在两侧
肠鸣音在中部
1、浅感觉检查主要包括痛觉、触觉和温度觉。
2、深感觉检查主要包括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3、复合感觉检查主要包括皮肤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和体表图形觉。
4、共济运动检查主要包括: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快速轮替动作和闭目难立征。
5、浅反射检查主要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跖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
6、深反射检查主要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和阵挛。
7、不同部位或不同组合的瘫痪可分别命名为单瘫、偏瘫、交叉性偏瘫和截瘫。
1、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可表现为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2、Babinski征:取位与检查跖反射一样,用竹签沿病人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近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1、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致热源所致,致热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2、发热的分度是:低热、中等度热、高热、超高热。
3、从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特点,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和血源性呼吸困难。
4、“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见于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
5、溶血性黄疸以未结合胆红素(UCB)升高为主;胆汁淤积性黄疸以结合胆红素(CB)升高为主。
6、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7、呕血的原因甚多,临床上考虑呕血病因时,首先考虑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及胃癌四种疾病。
1、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2、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呈端坐呼吸发绀、出汗、心悸,甚至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即~。
因易引起误解,该名词现已少用。
3、肠源性青紫症:进食大量含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等食物可引起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引起发绀,此种发绀即~。
4、隐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在17.1-34.2umol/L之间,临床不易察觉,即~
5、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6、弛张热:指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一、试述心源性水肿和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鉴别点
心源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
开始部位
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眼睑,颜面开始,蔓延至全身
发展快慢
发展非常缓慢
发展迅速
水肿性质
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少
质软而移动性大
伴随症状
伴有心功不全病征:如心脏增大,心脏杂音,肝肿大,静脉压升高等
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超声检查
心脏扩大或心包病变,下腔静脉增宽
肾脏大小改变,肾实质弥
二、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鉴别点
咯血
呕血
病因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脏病等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症、胃炎、胆道出血等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可为喷射状
血色
鲜红
棕黑、暗红、有时鲜红
血中混有物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
反应
碱性
酸性
黑便
除非咽下,否则没有
有,可胃柏油便,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
出血后痰性状
常有血痰数日
无痰
三、简述腹痛的发生机制及其特点。
(一)内脏性腹痛:腹内某一器官的痛觉信号由交感神经传入脊髓引起。
特点:
①疼痛部位不确切;
②疼痛感觉模糊;
③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肝脏疼痛。
(二)躯体性腹痛:由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映到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所引起。
特点:
①定位准确,可在腹部一侧;
②程度剧烈而持续;
③可有局部腹肌强直;
④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如肋软骨炎。
(三)牵涉痛:内脏性疼痛牵涉到身体体表部位,即内脏痛觉信号传至相应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
特点:
①定位明确;
②疼痛剧烈;
③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等。如胆囊炎。
以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