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症状学
一、发热
病因
感染性发热:最多见。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术后、内出血、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3)内分泌代谢障碍:甲亢。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慢性心功能不全等。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脑外伤、中暑、脑出血。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产热>散热,多为低热。
临床分度
口腔温度为标准。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临床经过
体温上升期:疲乏无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
两种方式:
①骤升型:39~40℃,常伴寒战,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疟疾、败血病、流感等。
②缓升型:体温缓慢上升达高峰,见于伤寒、结核病等。
高热持续期:皮肤潮红、呼吸深快、心率增快、常出汗。
体温下降期:多汗、皮肤潮湿。
两种方式:
①骤降:数小时骤降至正常,伴有大汗,见于疟疾、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②渐降:逐渐降至正常,见于伤寒缓解期、风湿热。
热型
稽留热:体温39~40℃;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弛张热:体温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2℃。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持续一天至数天。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回归热:骤然高热,骤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波状热:逐渐高热,逐渐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伴随症状
伴寒战——肺炎链球菌肺炎、败血症、疟疾。
伴头痛、呕吐或昏迷——乙型脑炎、流脑、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伴关节痛——结核病、结缔组织病。
伴口唇单纯疱疹——肺炎链球菌肺炎、流脑、间日疟。
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
二、头痛
病因
颅内病变:脑出血、脑肿瘤、颅脑外伤、流脑、偏头痛。
颅外病变:颈椎病、三叉神经痛、眼疲劳。
全身性疾病:各种感染、高血压、中毒、经期。
神经症:神经衰弱、癔症。
头痛的部位
大脑半球病变:位于病变的同侧,以额部为多,并向颞部放射。小脑幕以下病变:后枕部。青光眼:眼周围或眼上部。
头痛的性质
三叉神经痛:发作性电击样疼痛。舌咽神经痛:咽后部发作性疼痛,并向耳及枕部放射。
血管性头痛:搏动样头痛。
头痛的时间
鼻窦炎:上午重下午轻。紧张性头痛:下午或傍晚出现。
占位性头痛:早上起床时较明显。
丛集性头痛:常在夜间发生。
药物引起的头痛:一般出现在用药后15~30分钟。
伴随症状
伴发热——先头痛后发热见于脑出血、脑外伤。
伴呕吐——脑肿瘤、脑膜炎等颅内压增高,偏头痛呕吐后减轻。
伴眩晕——小脑肿瘤。
伴脑膜刺激征——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
三、胸痛
胸痛特点
(1)带状疱疹: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呈阵发性灼痛或刺痛。(2)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多侵犯第1、2肋软骨。(3)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疼痛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常牵涉至左肩背、左臂内侧。
①心绞痛为压榨痛,可伴有窒息感。发作时间短暂,常因劳力后诱发,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②心肌梗死的疼痛更为剧烈,并有恐惧、濒死感。疼痛持续时间长且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4)食管炎:胸骨后疼痛,呈灼痛或灼热感,服用抗酸剂减轻或消失。(5)自发性气胸、急性胸膜炎:位于患侧的腋前线及腋中线附近,常因深呼吸和咳嗽加剧。
(6)心脏神经症:胸痛在体力活动后减轻。
(7)骨痛——刺痛;肌痛——酸痛。
四、腹痛
腹痛特点
(1)胆囊炎:疼痛位于右上腹,发作前常有进食油腻食物史。
胆石症呈剧烈绞痛;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是胆道蛔虫梗阻的特征。
(2)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隐痛或灼痛。
胃溃疡疼痛多发生在进食后半小时左右,至下次进餐前缓解。
十二指肠溃疡腹痛多发生在空腹时,进食或服用碱性药物后缓解。
(3)急性胰腺炎:疼痛位于中上腹部,发作前常有暴饮暴食、酗酒史。
(4)急性阑尾炎:早期疼痛在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
(5)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持续性、广泛性、剧烈的全腹痛,伴腹肌紧张或板状腹。
(6)急性穿孔:刀割样、烧灼样疼痛。
(7)肠梗阻:多呈剧烈绞痛,疼痛于呕吐或排气后缓解。并伴有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8)反流性食管炎:位于胸骨后,症状在直立时减轻。
五、咳嗽与咳痰
咳嗽的性质
干性咳嗽: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胸膜炎等。
湿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等。
咳嗽的时间与节律
突然发生的咳嗽:吸入刺激性气体所致的急性咽喉炎、气管与支气管异物。
阵发性咳嗽:百日咳、支气管肺癌、咳嗽变异型哮喘。长期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清晨或夜间平卧时(即改变体位时)加剧伴咳痰: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夜间明显:左心衰、肺结核。
咳嗽的音色
声音嘶哑:声带炎、喉炎、喉癌以及喉返神经受压迫。
犬吠样咳嗽:喉炎、水肿及气管受压。
无声(无力)咳嗽:极度衰弱或声带麻痹。
带有鸡鸣样吼声:百日咳。
金属调咳嗽:纵隔肿瘤或支气管癌。
痰的性质与量
支气管扩张症与肺脓肿患者:痰液可出现分层现象。
恶臭痰:厌氧菌感染。黄绿色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
六、咯血
病因
(1)支气管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等。
(2)肺部疾病:肺结核(我国最常见的咳血原因)、肺炎链球菌性肺炎、肺脓肿。
(3)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4)其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
咳血的量及性状
大量咯血(每日超过ml):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和肺脓肿。
中等咯血(每日~ml):二尖瓣狭窄。
小量咯血(每日ml以内)或仅为痰中带血。
咯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
咯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多次少量反复咯血——警惕支气管肺癌。
咯血与呕血鉴别
咯血
呕血
病史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癌等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可为喷射状
出血颜色
鲜红
棕黑或暗红色
血内混有物
泡沫或痰
食物残渣、胃液
黑便
无
有
酸碱反应
碱性
酸性
七、呼吸困难
肺源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吸困难:可见“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
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如急性喉炎、气管异物及支气管肿瘤等。
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常伴呼气期哮鸣音。
见于小支气管或肺泡的病变,如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
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与呼气均感费力,频率浅而快。
见于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大面积肺不张等。
心源性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重者呼吸有哮鸣声,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湿啰音,又称心源性哮喘。
中毒性呼吸困难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大而规则,称Kussmaul呼吸。
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中枢性呼吸困难
脑出血、颅内压增高、颅脑外伤等,引起呼吸变为慢而深,并伴有节律的异常。
癔症性呼吸困难
呼吸频速而表浅,暗示疗法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八、水肿
心源性水肿
主要见于右心衰竭。
特点是下垂性、凹陷性水肿。常伴有呼吸困难、心脏扩大、颈静脉怒张和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肾源性水肿
见于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
早期晨起眼睑或颜面水肿,发展为全身水肿,为凹陷性水肿。伴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
肝源性水肿
见于肝硬化、重症肝炎等。
主要为腹水,可见下肢踝部水肿,为凹陷性水肿。伴肝掌、蜘蛛痣以及腹壁静脉曲张等。
营养不良性水肿
见于低蛋白血症和维生素B1缺乏。
常有贫血、乏力、消瘦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内分泌源性水肿
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黏液性水肿。
特点是非凹陷性,颜面及下肢较明显,常伴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
局部性水肿
见于组织炎症(丹毒)、局部静脉回流受阻(血栓性静脉炎)、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导致象皮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九、恶心与呕吐
病因
(1)反射性呕吐:咽部刺激、消化系统疾病、肺炎、急性肾炎等。
(2)中枢性呕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全身疾病、药物反应、中毒。
(3)前庭障碍性呕吐:见于迷路炎、梅尼埃病、晕动病。
(4)精神因素引起的呕吐:见于胃神经症、癔症等。
呕吐特点
(1)幽门梗阻:餐后6小时以上呕吐,呕吐隔餐或隔日食物,呕吐后感轻松。
(2)颅内高压:喷射性呕吐,无恶心先兆,吐后不感轻松。常伴有剧烈头痛、血压升高、脉搏减缓、视神经乳头水肿。
(3)妊娠反应:多为晨间呕吐。
(4)神经性呕吐:无恶心,呕吐不费力,全身状态较好。
(5)急性食物中毒:餐后骤起且集体发病。
(6)呕吐物含胆汁,见于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十二指肠或空肠梗阻。
(7)呕吐物有粪臭味,见于低位肠梗阻。
(8)呕吐物呈咖啡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9)呕吐伴有听力下降、眩晕及眼球震颤,见于前庭器官疾病。
十、呕血与黑便
含义
呕血与黑便: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上)出血;暗红或鲜红的便血:下消化道出血。
病因
上消化道大出血前三位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
估计出血量
①出血量>5ml,大便潜血阳性;②出血量>60ml,出现黑便;③胃内蓄积血量达ml,出现呕血;④出血量一次达ml以上,出现全身症状;⑤出血量达ml~0ml以上,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伴随症状
①伴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见于消化性溃疡;
②伴蜘蛛痣、肝掌、黄疸、腹壁静脉曲张、腹水、脾肿大,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③伴皮肤黏膜出血,见于血液病及急性传染病;
④伴右上腹痛、黄疸、寒战高热,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十一、黄疸
含义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致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称黄疸。隐性黄疸: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无黄疸出现;
显性黄疸:巩膜、皮肤、黏膜黄染,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
胆红素正常代谢途径
①血红蛋白分解形成非结合胆红素(UCB),UCB随血液运输至肝脏,在肝内形成结合胆红素(CB)。
②CB随胆汁进入肠道,在肠道中还原成尿胆原。大部分尿胆原自粪便中排出,小部分尿胆原重新回到肝脏,大部分在肝细胞内再变成CB,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其中小部分回肝的尿胆原则经体循环由肾脏排出。
1.各型黄疸实验室检查特点
血清胆红素定量(μmol/L)
尿液
其他实验室检查
UCB
CB
尿胆原
尿胆红素
正常人
1.7-10.2
0-6.8
(+)
(-)
溶血性黄疸
明显增加
正常或轻度增加
明显增加
阴性
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
阻塞性黄疸
轻度增加
明显增加
减少或缺如
强阳性
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肝细胞性黄疸
中度增加
中度增加
正常或轻度增加
阳性
转氨酶升高等
2.各型黄疸的临床表现
溶血性黄疸
黄疸较轻,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寒战、高热,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贫血、黄疸、脾肿大。
阻塞性黄疸
黄疸深而色泽暗。伴皮肤瘙痒、心动过缓、粪便颜色变浅呈白陶土色。
肝细胞性黄疸
肝功能受损: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甚至出血。
十二、抽搐
含义
是指一块或一组肌肉快速、重复性、不自主地阵挛性或强直性收缩。
当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称惊厥。(惊厥为抽搐的特殊表现类型)
伴随症状
(1)伴高热:颅内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小儿高热惊厥;
(2)伴脑膜刺激征: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
(3)伴瞳孔散大、无意识、二便失禁:癫痫大发作;
(4)不伴意识丧失:破伤风、狂犬病、低钙抽搐、癔症性抽搐;
(5)伴偏瘫:脑血管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
十三、意识障碍
临床表现
(1)嗜睡:最轻的意识障碍。持续睡眠,易唤醒,能准确作答简单问题。
(2)意识模糊:具有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定向力障碍。
(3)昏睡:强刺激可唤醒,不能回答问题或答非所问。
(4)昏迷:任何刺激都不能唤醒。
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存在;
中度昏迷:对强刺激反应减弱,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运动消失;
深昏迷:疼痛刺激无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均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
(5)谵妄:兴奋性增高。临床常见定向力障碍、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
常见于急性感染的高热期、急性酒精中毒、肝性脑病等。
伴随症状
伴呼吸缓慢:见于吗啡或巴比妥类中毒、颅内高压;伴瞳孔散大:见于脑疝、酒精中毒、癫痫、低血糖昏迷;伴瞳孔缩小:见于吗啡、巴比妥类、有机磷杀虫剂中毒;伴脑膜刺激征:见于脑膜炎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