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了解“体表肿物”
李长生医师编辑
说到体表肿物,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我们每个人都见到过,而且有很多人亲身经历过。我们在临床上也经常会接诊到这样的病人,其中很多并不是恶性肿瘤,甚至是不需要做任何处理的。当然也有一部分确实具有恶性肿瘤嫌疑,需要进行规范诊治。为此有必要就这个问题来和大家聊一聊,希望能帮助大家认识这个问题,解开心中之惑,以及大致知道该如何处理和就医。
首先来认识什么体表肿物?体表肿物其实就是位于体表的可以看到或触摸到的各种突出于体表异常组织,可表现为畸形发育、包块、结节、皮肤溃疡、皮疹、疣、痣等,包括肿瘤样肿块(又称体表非肿瘤性肿块)和体表肿瘤两大类。
体表非肿瘤性肿块包括了炎症、发育异常、增生或退行性变,还包括外伤、寄生虫、过敏、代谢障碍及其他不明原因所致的肿块性疾病。体表非肿瘤性肿块大多表现为局限性增生积聚性的肿块。常见体表非肿瘤性肿块临床表现有感染性结节、囊虫病、胸壁结核和腹壁结核、胸壁结核、腹壁结核、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慢性滑囊炎、痛风石等。诊断主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必要时尚应该做病理切片加以鉴别。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体表肿瘤是指来源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织等浅表软组织的肿瘤。体表肿块有良、恶性之分,大多数是良性肿瘤,但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浅表肿瘤。
皮肤乳头状瘤
皮肤乳头状瘤系表皮乳头样结构的上皮增生所致,同时向表皮下乳头状延伸,易恶变为皮肤癌,如阴茎乳头状瘤极易癌变为乳头状鳞状细胞癌。乳头状疣非真性肿瘤,多由病毒所致,表面是乳头向外突出,见多根细柱状突,其中轴见毛细血管基底平整不想表皮下延伸,有时科自行脱落。老年性色素疣多见与头额部近发迹、暴露部位或躯干等部,高出皮面,黑色,斑块样,表面干燥,光滑或呈粗糙感,基底平整,不向表皮下延伸,除非恶变,如局部扩大增高,出血破溃则有癌变可能。皮肤乳头状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病情,在表面麻醉下切除、钳除、剪除或用激光、电灼、冷冻去除。位于喉咽部者可在间接喉镜或直接喉镜下切除。本病预后良好,但可复发,尤其是多发性或伴有喉乳头状瘤者更应注意。
皮肤癌
皮肤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很低,但在白色人种中却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皮肤癌中以基底细胞癌最多见。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②化学致癌物质;③电离辐射;④慢性刺激与炎症;⑤其他:如免疫抑制阶段,病毒致癌物质等。皮肤癌包括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特发性出血性肉瘤、汗腺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根据临床特征及病理检查可确诊。皮肤癌部位浅表,易于接触,故治疗上方法较多,如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局部药物物理腐蚀疗法和化学疗法等。化学疗法是适用于和其他治疗合并应用的辅助治疗和晚期姑息疗法。可依据癌瘤的部位、大小、患者全身情况、癌肿的程度等选择应用。
黑痣
正常人平均有15-20颗痣,大多数痣是在2岁以后才出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还会出现新的痣。按痣在皮肤上生长层次的不同,可分为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一般情况下痣是比较稳定的,只有极少数的痣会发生恶变,比如生长在易摩擦部位如手掌、足底、甲床和口唇及外生殖器粘膜等部位的交界痣、蓝痣、小儿先天性的巨大的黑痣等。如果平时稳定的痣突然出现增大、颜色改变、破溃、脱毛、出现卫星灶、感染、疼痛等,医院检查,手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
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常表现为色素浓重的逐渐增大的结节,周围可绕以红晕。其发病率虽较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低,但恶性度大,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除了由巨大性先天性色痣续发癌变的病例多见于儿童外,恶性黑素瘤大多发生在成人。颜面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常在色素痣的基础上发生,主要是由交界痣或复合痣中的交界痣成分恶变而来;口腔内的恶性黑色素瘤常来自黏膜黑斑,约有30%的黏膜黑斑可发生恶变。恶性黑色素的恶性程度高,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很快转移。目前主要采用尽早扩大切除病变组织,配合化疗、生物、中医药及物理、放疗等综合治疗。对于发生于肢体的黑色素瘤,往往截肢(指)是必要的。预防和注意事项:早期处理皮肤痣及口腔内黏膜黑斑是预防恶性黑色素瘤最有效的措施。尤其对于足底、阴茎、龟头、阴道等经常摩擦的部位的黑痣应尽早予以去除。对近期有明显色泽加深、范围扩大或有其他变化的黑痣应加强警惕,尽早就医。
婴幼儿血管瘤
原来的“血管瘤”这一概念,目前已被更正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类疾病。狭义的“血管瘤”多指出生即被发现的“婴幼儿血管瘤”。发病率高达1%以上,是最常见的儿童期良性肿瘤之一。通常有四个显著的特点:1、出生后短期快速增殖,2、女婴多见,3、自发溃疡,4、可自行消退。
血管畸形
大致可分为“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静脉畸形”三类。1.鲜红斑痣:又称“红胎记”、“葡萄酒色斑”,均为毛细血管畸形的疾病范畴。鲜红斑痣至今尚无完美的治疗手段。传统的标准治疗方法是脉冲燃料激光,对一些激光治疗无效、伴发疤痕或增生扩张明显的鲜红斑痣,可考虑手术切除。2.海绵状血管瘤:即静脉畸形。用磁共振或血管造影可以明确诊断。向病灶内注射硬化剂的硬化治疗方案已替代手术成为主流治疗手段。对于浅表较小的静脉畸形病灶,还可以选择长脉冲Nd:YAG激光等激光治疗。对少数肢体浅表的巨大病灶可首选手术治疗。3.蔓状血管瘤:即动静脉畸形。这种先天性血管畸形主要表现为静脉和动脉间不通过毛细血管连接而直接相通,因而可能出现局部色泽发红,触之发热,甚至可以有震颤感。随着年龄的增大,尤其是在发育期和女性的怀孕期,新陈代谢加快,组织快速增生,病灶会出现明显的扩张。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选用靠近血管巢的介入栓塞治疗,但仍有复发和组织坏死的可能。大多数的软组织动静脉畸形至今仍难以完全治愈。对于一些难治性的畸形,手术是终极治疗手段。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用介入治疗代替手术,随着技术的进步相信以后介入治疗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的动静脉畸形。
脂肪瘤
也是一种常见的体表肿瘤,来源于脂肪组织,好发于四肢、躯干。大多数情况下是单个存在,有时也可呈现多发状态。脂肪瘤摸上去质地柔软、有清楚的边界,生长缓慢,如未压迫神经血管则无明显不适感,但往往影响外貌。治疗前可先做B超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多选用手术切除。整形医生会按照皮肤的纹理方向设计手术切口,一般不需要切除脂肪瘤表面的正常皮肤,完整取出瘤体后仔细缝合或用医用“胶水”粘合皮肤,手术切口一般不会超过肿块的直径,术后不会遗留明显的疤痕。
皮脂腺囊肿
又称“粉瘤”,是皮脂腺排泄受阻,内容物积聚形成的皮肤肿块,多见于面部、胸背部等油脂旺盛的部位,有时可见到皮脂腺开口被堵塞后形成的小黑点。应尽早手术,如果拖延可能会出现细菌感染等症状。如果已经发生红肿、疼痛、表面发热等感染的表现,最好暂缓手术,先通过药物控制感染,等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由于大部分皮脂腺囊肿都位于面部,所以手术最好请整形科医生做,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容貌的影响。
纤维瘤及纤维瘤样的病变
纤维瘤多见于皮下,生长缓慢,一般较小、边缘清楚、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可以推动。若混有其他成分,则成为纤维肌瘤、纤维腺瘤、纤维脂肪瘤等。纤维瘤、尤其是腹壁肌肉内的硬纤维瘤(desmoid)可恶变,应尽早手术完整切除。
其他还有神经纤维瘤、皮样囊肿、皮脂囊肿、表皮样囊肿等,多为良性肿瘤,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介绍了那么的的常见肿瘤,那么对于浅表肿瘤如何观察、注意呢?
一、要看肿物的生长速度:肿物一旦出现生长速度加快,短期内,比如一两个月、两三个月比以前大多了,成倍或几倍地长大,可能是恶变的表现。这个生长速度没有绝对值,主要是相对以前的比较。
二、要看肿物的形状:肿块形状规则,边缘清楚,大多属良性;相反,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表面凸凹不平的,多为恶性。
三、要看肿物的硬度:肿物越硬,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四、要看肿物的活动度:良性肿物活动度较大,即与周围组织分离,比如脂肪瘤,很软,用手推得动;而恶性肿块活动度小,甚至不活动,与皮肤及基底部粘连。
五、要看肿物表面有没有溃烂:体表肿物若发生破溃,除了结核或伴局部感染,应怀疑恶性肿瘤。对照以上几种方法,如果有疑问,就要引起警惕了。
六、要看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便血、呕血、咳血、消瘦、发热等。
最后对于浅表肿瘤的切除务必行病理检查,千万不可一扔了之,这个在基层医疗机构或诊所很常见,它可能会造成误诊和延误治疗时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