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XXX,男,46岁,体检发现盆腔内有肿物生长2天,于年8月3日入院。
该患缘于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性质为胀痛,伴有腹泻,无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为求诊疗于年8月1日就医院,给予行彩超示:腹壁下方膀胱上方,见一肿物生长,并于年8月2日医院行盆腔CT示:盆腔占位性病变,不除外小肠来源间质瘤。为求手术入我结直肠肛门外科治疗,住院期间给予行盆腔核磁示;膀胱上方腹腔内可见一7.8×9.7×9.5厘米大小肿物,周围肠管受压,局部肠管呈梗阻、扩张改变,肿瘤周围见液体。电子肠镜示:距肛缘约17CM结肠见一大小约2.0×3.0CM半球状粘膜下隆起,表面光滑,色同周围粘膜。腹部增强CT示:下腹部、盆腔小肠(回肠)系膜占位性病变,考虑小肠系膜纤维瘤或平滑肌瘤,其供血动脉为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引流经脉为肠系膜上静脉,腹主动脉远段、双侧髂总动脉近端管壁增厚,可见斑块。综合各项检查临床诊断:“回肠间质瘤”。通过术前的详细检查与安全评估,已明确间质瘤的位置与肠腔及周围血管的关系,故于年8月9日在全麻下行回肠间质瘤切除术、回肠吻合术,术中完整切除肿瘤及累及空肠,术后给予预防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术后病理回报:(回肠)考虑胃肠间质瘤,梭形细胞型,伴出血、坏死。瘤组织位于粘膜下层,局部累及粘膜层。核分裂象>50个/50HP,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CD和CD34的检测回报:IHC:CD+、CD34-、DOG-、CK-、DEM-、SMA-,肿瘤体积>10厘米,伴出现坏死,核分裂>10/50HPF,危险度分级:高危。现术后恢复良好,排气排便正常,已康复出院。
术后注意事项:易消化饮食,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胀气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不吃高脂食物、腌制品适量补充铁剂和维生素,禁忌烟酒,规律饮食,口服格林卫并定期复查,术后3-6个月后可根据身体情况逐渐恢复普通饮食。
胃肠的间质瘤是临床比较罕见的疾病之一,现在我同大家重新认识一下腹腔间质瘤,间质瘤是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性肿瘤,规范名称为胃肠道间质瘤,缘于消化道的间叶组织,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及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可以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但最常发生于胃。组织学上属于梭形细胞、上皮细胞、偶尔为多形性细胞,呈束状、弥漫状排列、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性。间质瘤危险分级标准基于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数目。胃肠道间质瘤为血行转移,转移部位为肝脏及腹腔。
本病的临床表现:本病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临床症状多变,从无症状到非特异性的胃肠道不适、腹痛或触及包块等。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与胃肠壁关系及良恶性有关。肿瘤大小不等,直径0.8-20厘米,可单发或多发。肿瘤多位于胃肠粘膜下层(60%),浆膜下层(30%)和肌壁层(10%)。境界清楚,无包膜,向腔内生长呈息肉样肿块常伴发溃疡形成,向浆膜外生长形成浆膜下肿块。可有以下常见症状:吞咽困难,腹部不适,进食梗阻,腹痛,排便习惯等。胃肠道出血为最常见症状。
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电子胃肠镜或者CT检查;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CD和CD34的检测,其中CD检测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是治疗间质瘤的首选方法。间质瘤的主要扩散途径是血行转移,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术中一般无需淋巴结清扫。
预后:小于2厘米胃肠道间质瘤,生物学属性上倾向良性,预后良好。术中肿瘤残留或破裂需要用伊马替尼格列卫,对于中高危组可以降低复发率,是基因治疗的有效药物。
结直肠肛门外科
艾亚中主任
联系
编辑:于燕波责任编辑:李绍春
联系-
长按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