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自
1、补充各种维生素
维生素C、E及B族维生素有改善肝细胞代谢,防止脂肪性变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亦可服用酵母片。酌情补充维生素K、B12和叶酸。
2、保护肝细胞的药物
如肝泰乐、维丙肝、肝宁、益肝灵(水飞蓟素片)、肌苷等。10%葡萄糖液内加入维生素C、B6、氯化钾、可溶性胰岛素。
3、中药
祖国医学对慢性肝病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国传统医学家认为肝硬化由湿热所致,肝气郁积,影响脾胃,致血行不畅、脉络阻塞,造成积聚或症癜,后期则出现水蛊。辨证多属肝郁脾滞或水积鼓胀型,前者可用柴胡疏肝汤(散)、复肝汤等;后者可用五苓散或五皮饮。
预防护理
预防
肝硬化的病因复杂,最常见的为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因此预防病毒性肝炎极重要,注意卫生,严格器械消毒,严格筛选献血员,以及肝炎疫苗预防注射等均属重要的措施,节制饮酒,合理的营养,避免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也应注意,已发现的肝硬化病人,应予以适当保护措施,如适当减轻劳动强度,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维持健康和延长寿命。
护理
1、全面准确评估病人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
2、加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做好家属的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
4、加强健康教育。
病理病因
病理分类
肝硬化因病因,炎症程度以及病情发展的不同,可呈现不同的病理类型,目前仍多采用年国际肝胆会议所确定的病理分类,按结节大小,形态分为4型。
1、小结节性肝硬化:结节大小比较均匀,一般在3~5mm,最大不超过1cm,纤维隔较细,假小叶大小一致,此型肝硬化最多见。
2、大结节性硬化:结节较粗大,且大小不均,直径一般在1~3cm,以大结节为主,最大直径可达3~5cm,结节由多个小叶构成,纤维隔宽窄不一,一般较宽,假小叶大小不等,此型肝硬化多由大片肝坏死引起。
3、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为上述二型的混合型,大结节和小结节比例大致相等,此型肝硬化亦甚多见。
4、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又称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其特点为纤维增生显著,向小叶内延伸,然肝小叶并不完全被分隔;纤维组织可包绕多个肝小叶,形成较大的多小叶结节,结节内再生不明显,此型的病因在我国主要为血吸虫病。
病因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静脉回流受阻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毒物和药物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
1、病毒性肝炎
目前在中国,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是引起门静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因素。
2、酒精中毒
长期大量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因素之一。
3、营养障碍
多数学者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有毒和传染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4、工业毒物或药物
长期或反复地接触含砷杀虫剂、四氯化碳、黄磷、氯仿等,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异烟肼、辛可芬、四环素、氨甲蝶呤、甲基多巴,可产生中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黄曲霉素也可使肝细胞发生中毒损害,引起肝硬化。
5、循环障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使肝内长期淤血缺氧,引起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称淤血性肝硬化,也称为心源性肝硬化。
6、代谢障碍
如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亦称Wilson病)等。
7、胆汁淤积
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时高浓度的胆红素对肝细胞有损害作用,久之可发生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所致者称原发胆汁性肝硬化,由肝外胆管阻塞所致者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8、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时由于虫卵在汇管区刺激结缔组织增生成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可引起显著的门静脉高压,亦称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9、原因不明
部分肝硬化原因不明,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疾病诊断
诊断
失代偿期肝硬化诊断不难,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较困难。
1、代偿期:慢性肝炎病史及症状可供参考,如有典型蜘蛛痣,肝掌应高度怀疑,肝质地较硬或不平滑及(或)脾大2cm,质硬,而无其他原因解释,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依据,肝功能可以正常,蛋白电泳或可异常,单氨氧化酶,血清P-Ⅲ-P升高有助诊断,必要时肝穿病理检查或腹腔镜检查以利确诊。
2、失代偿期:症状,体征,化验皆有较显著的表现,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明显脾肿大有脾功能亢进及各项肝功能检查异常等,不难诊断,但有时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鉴别诊断
1、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需与有类似表现的疾病相鉴别,腹水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初起,且进展较快时,可有腹部胀痛,触诊有压痛,需与结核性腹膜炎鉴别,后者有结核中毒症状,腹部可有柔韧感,压痛及反跳痛,症状及体征持续不退,腹水性质为渗出液,极少数可为血性腹水。
(2)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的癌瘤可转移至腹膜而产生腹水,年龄在40岁以上,起病快发展迅速,腹水可呈血性,腹水中可找到癌细胞。
(3)卵巢癌:特别是假黏液性囊性癌,常以慢性腹水为临床表现,病情进展缓慢,腹水呈漏出液,有时造成诊断困难,妇科及腹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4)缩窄性心包炎:可有大量腹水,易误诊为肝硬化,但静脉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肝大明显,有奇脉,心音强,脉压小等表现可资鉴别。
(5)巨大肾盂积水及卵巢囊肿:较少见,无移动性浊音,无肝病表现,前者肾盂造影,后者妇科检查可助诊断。
2、上消化道出血需与消化性溃疡,出血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胆道出血等相鉴别:
(1)消化性溃疡出血:常有溃疡病史,脾不大,无脾功能亢进表现,但与肝硬化同时存在,则鉴别困难,急诊内镜有助诊断,肝硬化病人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占53%,其余为溃疡病或胃黏膜病变。
(2)出血性胃炎:可有诱因如酗酒,药物等引起,可有胃痛,与肝硬化合并存在胃黏膜病变时,鉴别困难,可靠的诊断法是急诊内镜检查。
(3)胆道出血:较少见,常有上腹剧痛,发热,黄疸,胆囊肿大压痛等,呕血常在腹部剧痛后发生,胃镜检查,或止血后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可发现胆道系统病变。以上各种出血均可在必要时选择腹腔动脉造影法进行鉴别诊断,造影药在出血部位逸出而显影,根据解剖部位可以推断出血的来源。
(4)脾大:需与其他原因所致的疾病鉴别,如疟疾,白血病,霍奇金病,血吸虫及黑热病等,疟疾有反复发作史,血中可查到疟原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末梢血白细胞可达10×/L以上,分类中有幼稚粒细胞,骨髓检查可确诊,霍奇金病常伴淋巴结肿大,依靠淋巴结活检可确诊,黑热病在我国已少见,偶有个别病例,不规则发热,鼻出血,牙龈出血,贫血及末梢血白细胞显著减少(3.0×/L以下),骨髓检查或脾穿刺可找到利杜体,血吸虫病有反复疫水接触史,血吸虫环卵试验,血吸虫补体结合试验及皮肤试验等检查为阳性,直肠黏膜活检可找到血吸虫卵,可做粪便孵化试验。
检查方法
常见检查项目
肝功能检查、血压、胰高血糖素负荷试验、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试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在脾功能亢进时,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常在4.0×/L()以下,血小板多在50×/L()以下,多数病例呈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病例可为大细胞性贫血。
2、尿检查:有黄疸时尿胆红素/尿胆原阳性。
3、腹水常规检查:腹水为漏出液,密度1.以下,李氏反应阴性,细胞数/mm3以下,蛋白定量少于25g/L。
4、肝功能试验:肝脏功能很复杂,临床检验方法很多,但还难以反映全部功能状态,各种化验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1)反映蛋白代谢的试验:
①血浆蛋白测定:白蛋白可30g/L以下,正常(40~50)g/L,球蛋白可40g/L(正常20~30g/L),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例倒置,比值一般为0.5~0.7,多小于1(正常1.3~2.5∶1)。
②絮状试验:肝硬化时血浆蛋白的异常,可使病人血清和某些试药混合时发生比正常更显著的沉淀,呈混浊或絮状物而析出,称为絮状试验阳性,γ球蛋白增加可引起阳性;白蛋白,ɑ1球蛋白及β球蛋白可抑制此反应,絮状试验主要反映炎症程度,并不反映肝细胞破坏的程度,在肝功能代偿期,絮状及浊度试验可正常或轻度异常,而在失代偿期,均不正常,其中以锌浊度试验最灵敏(正常12单位以下),脑磷脂絮状试验次之(正常以下),麝香草酚浊度试验最不敏感(正常6单位以下),目前已很少应用。
③蛋白电泳:肝硬化时可呈白蛋白降低(正常54%~61%),ɑ球蛋白增高(正常ɑ14%~6%,ɑ27%~9%),β球蛋白变化不大(正常10%~13%),γ球蛋白常有增高(正常17%~22%),蛋白电泳中各种蛋白成分,除免疫球蛋白外,皆由肝实质细胞合成,γ球蛋白由网状内皮细胞所合成,白蛋白明显低下,γ球蛋白明显升高,常反映慢性进行性的肝脏病变,在各种肝硬化中常有此种表现,持续性的γ球蛋白升高,而白蛋白正常,可见于代偿性肝硬化,慢性肝病进入肝硬化时可有ɑ1球蛋白减少,β球蛋白增高,常反映有胆管梗阻。
④血氨测定:肝性脑病时,血氨可以升高,正常血氨为34~μmol/L。
(2)胆红素代谢试验:肝功能代偿期多不出现黄疸,失代偿期约半数以上病人出现黄疸,有活动性肝炎存在或胆管梗阻时,一分钟胆红素增高及总胆红素增高。
(3)血清酶学检查:肝硬化时,常有ALT和AST(GPT,GOT)升高,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代偿期肝硬化或不伴有活动性炎症的肝硬化可不升高。单胺氧化酶(MAO)与胶原代谢有关,其活性可以反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及程度,如肝内轻度纤维化,其活性大致正常,若肝内有明显的纤维形成,MAO活性升高,肝硬化约80%以上升高,亚急性重症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动期MAO亦增高,肝脏以外的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进行性硬皮病,心力衰竭,肝淤血以及小儿骨组织增生,老年动脉硬化症时也可以升高,肝硬化病人纤维化形成过程已处于静止或瘢痕期,由于成纤维活力不明显,MAO可以正常。血清胆碱酯酶(ChE):肝硬化失代偿期ChE活力常明显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血清白蛋白相平行,此酶反映肝脏贮备能力,若明显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4)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早期肝硬化的血浆凝血酶原多正常,而晚期活动性肝硬化和肝细胞严重损害时,则明显延长,若经维生素K治疗不能纠正者,提示预后欠佳。
(5)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测定:ADA是肝损害的一个良好指标,大体与ALT一致,反映肝病的残存病变较ALT为优,诸多报道证明ADA活性与肝纤维化程度有关,肝纤维化时突出特征是成纤维细胞数增加及细胞合成胶原的能力增强,核酸代谢加速而引起ADA(核酸分解酶)活性增加,因此ADA测定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价值。
(6)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测定:近年来认为测定血清P-Ⅲ-P是目前诊断肝纤维化最好的指标,其水平与肝组织病理所见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其正常值为(0.64±0.11)U/ml。
(7)血清透明质酸(HA)测定:HA是近年受注意的较好反映肝内间质细胞合成HA增加的标志,在肝脏受损后,在严重肝纤维化时,影响门腔静脉分流,使带入肝内需清除的HA减少,更增加了血中HA浓度,HA测定反映了肝纤维化的不同环节。
(8)β脯氨酸羟化酶(IRβ-pH)测定:肝病慢性化时,主要先导致肝纤维化进而肝硬化,研究证明,羟脯氨酸仅存于胶原中,为胶原组成部分,并在维持胶原空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它源于脯氨酸羟化,而IRβ-pH则为胶原合成的关键酶,肝纤维化时其活性及含量均明显升高,故对诊断肝纤维化是一个较好的指标。
(9)色素排泄试验:
①磺溴酞钠(BSP)留滞试验:磺溴酞钠为一种染料,静脉注射5mg/kg,45min后体内潴留量应5%,潴留量10%为异常,肝硬化时可滞留10%以上,本试验偶可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现已废用。
②吲哚青绿(ICG):是一种色素,注入人体后迅速与血浆白蛋白结合,由肝细胞摄取排入胆汁,不经肾排出,不参与肠肝循环,静脉注射0.5mg/kg,15min后取血测定其潴留率,正常值为(7.83±4.31)%,肝硬化时潴留率明显增高可达20%以上,本试验比BSP更敏感,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痛或荨麻疹等占1.68%。
(10)血清胆固醇,胆固醇酯及胆酸测定:肝硬化严重时胆固醇酯减少,代偿期或病变不重时,血清胆固醇正常或偏低,少数增高,同时空腹或餐后血清结合胆酸均高于正常值,由于肝病时胆酸代谢紊乱,肝细胞不能有效地摄取经肠肝循环而重吸收的胆酸,从而血中胆酸增高;或因门-腔分流,从小肠吸收的胆盐,一过性地溢入体循环,而使血清内结合胆酸升高,有作者认为此试验诊断肝硬化较为敏感。
(11)甲胎蛋白(AFP):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坏死和再生,从而AFP可以增高,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一般在ng/ml以下,当肝功能好转后,AFP逐渐下降至正常,若继续升高,应警惕有无肝癌的可能。
(12)免疫学检查:
①肝炎抗原及抗体测定: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以及丙型,丁型肝炎抗体检测对病因诊断很重要,在我国肝硬化病人中约7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约80%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
②细胞免疫:E玫瑰花结形成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在肝硬化时均降低,可能因T细胞内源性功能缺陷或血清抑制因子有关。
③体液免疫:
A.免疫球蛋白:肝硬化时往往丙种球蛋白升高,尤其IgG增高明显,高球蛋白血症与肝脏受损,吞噬细胞清除能力减低,T细胞功能缺陷,B细胞功能亢进等有关。
B.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在部分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病例出现某些自身抗体,如抗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以及抗线粒体抗体等。
C.免疫复合物:由于肝脏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减低,不能迅速清除免疫复合物,则肝硬化血清免疫复合物明显升高。
影像学检查
1、超声波检查:肝硬化时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超声显示均匀的,弥漫的密集点状回声,晚期回声增强,肝体积可能缩小,如有门静脉高压存在,则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厚。
2、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用此法可以确定诊断同时可了解肝硬化的组织学类型及肝细胞受损和结缔组织形成的程度,但如果取材过少,可有假阴性,目前多采用快速穿刺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安全。
3、腹腔镜检查:是诊断肝硬化的可靠方法之一,可直接观察肝表面,典型者可见肝表面结节状,腹壁静脉曲张及脾大,还可以在直视下行肝穿刺取活组织检查,对于临床不能确诊的病例经此项检查可确诊,并可以发现早期病变。
4、食管X线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时,曲张静脉高出黏膜,钡药于黏膜上分布不均出现虫蚀样或蚯蚓样充盈缺损,纵行黏膜皱襞增宽,胃底静脉曲张时,钡药呈菊花样充盈缺损。
5、食管镜或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胃有无静脉曲张,并了解其曲张程度和范围,有助于对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通过胃镜检查静脉曲张的正确率较食管X线钡餐检查为高。
6、放射性核素扫描:用胶体金或其他核素作肝扫描,肝硬化病人肝区可见放射性普遍稀疏,不均匀或斑点状放射减低区,用99m锝和m铟的扫描可见脾脏大小及形态,肝硬化时,代偿期可见肝影增大,晚期肝影缩小,脾影增大。
7、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对肝硬化诊断价值较小,早期呈肝大,密度低,晚期肝缩小,密度多增高,伴脾大和腹水,有人认为可用舌叶与右叶宽度比值来诊断肝硬化,二者比值65%,肝硬化可能性极大;6%可能性较小。
8、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术:可反映肝硬化的程度,范围和类型,对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9、经皮脾静脉造影:可观察脾静脉,门静脉及侧支静脉的影像,鉴别门静脉高血压系肝内抑或肝外梗阻引起,并能了解侧支循环的程度和血流方向,为分流术提供资料。
10、肝静脉导管术:可以测肝静脉压,以了解门静脉压的改变。
并发症
肝硬化往往因引起并发症而死亡,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肝性脑病、感染肝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呼吸系统损伤、腹腔积液。
饮食保健
宜食
1、补充各种维生素,维生素CE及B维生素,有改善肝细胞代谢,防止脂肪性变和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亦可服用酵母片,酌情补充维生素KB12和叶酸。
2、饮食应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吸收,一般以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而可口的食物为宜。脂肪含量不宜过多,但不必限制过严。有腹水时饮食宜少盐,目前有人主张不必无盐饮食,因影响食欲反而得不偿失。肝功损害显著或血氨偏高有发生肝性脑病倾向者应暂时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应禁酒和避免进食粗糙及坚锐性食物。
忌食
1、严禁饮酒,以免加重对肝脏的损害。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适当限制动物脂肪、动物油的摄入,如猪板油等。
4、粗硬食物、煎烤食物、带碎骨的禽鱼类,要严格控制,以免诱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