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潦lǎo音老。积水,路上的积水。王勃《滕王阁序》“~水尽而寒潭清。”[潦水]李时珍说“~~乃雨水所积。”[条]“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右八味,以~~一斗。”[潦倒]颓丧,失意;放荡不羁。杜甫《登高》诗“~~新停浊酒杯。”
酪laò音烙。①人或牛、羊等哺乳动物的奶制品,如奶酪,牛酪。[12条]“桂枝汤……禁生冷……五辛、酒~、臭恶等物。”②果实煮成浆。如“杏~。”
羸léi音雷。①瘦弱。[条]“三物小白散方……强人半钱匕,~者减之。”②缠绕。注意:赢yíng音盈,与羸两字读音、意义均不相同。
慄li音立。①害怕的发抖,如“战~”、“~~危惧”。②冷的发抖。[89条]“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而振。”
了lìao①懂得,明白。[条]“昼日明~,暮则谵语。”②结束,完毕。③清楚。[了了]“风家,表解而不~~者,十二日愈。”
挛(攣)luán音孪。①互相牵连。②手足踡曲,不能伸直。[30条]“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拘挛]《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经之络,令人~~背急,引胁而痛。”
M
冒máo①头目昏蒙。陈修园说:“首如有所覆载之象而为~。先下之而不愈。”[95条]“太阳病,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家汗出自愈。”②用手按住。[64条]“病人叉手自~心。”③犯,冲犯。《素问·五脏生成篇》“下厥上~,过在足太阴、阳明。”④向外透出,如冒汗。⑤不顾险恶,如~雨、~险。⑥不小心,如~失,~犯,~昧。⑦假托,如“~名顶替”。
蝱(虻)máng音忙。蝇一类的飞虫,长约1~2cm。[虻虫]药名。活血化瘀药。
寐mèi音妹。睡,睡着。[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辨]寝(寑、寢qìn音请)卧、眠、寐、睡。寝:中止或休息。指在床上睡觉,引伸为躺在床上,不一定睡着。[条]“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汗出不烦。”眠:本意是闭上眼睛,与“瞑”同义,引伸为睡眠能睡着,长期睡着,如“冬眠”、“长眠”。[条]“烦躁不得~。”寐:是睡着。[条]“少阴病……自利,复烦躁不得卧~者,死。”睡:闭上安息或坐着打瞌睡。中古以后,睡是睡着,与寐同义。
弥(彌)mí音迷。①更加。[条]“其热被劫,不得去,~更益烦。”②满,遍。成语有“~天大谎。”③补,合。
瞑míng音明。闭上眼睛,如“~目”。[目瞑]闭上眼,不想睁开,视力衰弱的样子。[46条]“其人发烦,目~。”[辨]瞑、暝、溟,三字音同义不同,不能通用。瞑:从目,表示眼睛的活动。暝:从日,表示光线的变化(昏暗、日落、天黑)。溟:从水,表示水的变动。
嘿mó音墨。①不说话,意义同默。[嘿嘿][98条]“~~不欲饮食。”
N
逆ní①误,抵触,违背,不顺。与顺相对。[6条]“一~尚引日,再~促命期。”[引]错误。[16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随证治之。”②性质相反。《素问·至真要大论》“~者正治,从者反治。”③预先。成语有“未可~料。”④迎,迎着。
衄níu音牛。①鼻出血。[46条]“剧者必~,~乃解。”②挫折,失败,战败。如“败~。”
P
擗pǐ音辟。心里十分痛苦,捶自己的胸。[擗地]站立不稳,将要倒地的样子。[84条]“头眩,身瞤动,振振欲~~者,真武汤主之。”
痞pì音皮。①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条]“但满而不痛者,此为~”
Q
碁qí音棋。通棋,古代棋子。[条]“内大黄,切如~子,更煮一两沸。”
瘈(瘛、痸)qí音契。又读chí音赤。①证名。《素问·玉机真脏论》“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瘈:筋脉拘急而收缩)[瘛疭]病证名。又写作“瘛疭”或“痸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心脉急甚为~~。”[6条]“居则如惊痫,时~~。”文献上瘛疭又称抽搐、搐搦、抽筋、抽风。疭:筋脉缓纵而伸。手足伸缩交替抽动不已称瘛疭。~~常见于外感热病、痫、破伤风等症。
圊qīng音清。即厕所。[23条]“其人不呕,~便欲自可。”(大便正常之意)。
强qiāng①硬。僵。[1条]“头项~痛而恶寒。”②健壮,有力,与弱相反。[29条]“四逆汤方……去渣,分温再服。~人可大附子一枚。”③qiǎng音抢。竭力、尽力。[条]“小便必难,以~责少阴汗也。”
蜷quán音权。背弯足曲。[条]“少阴病,恶寒而~。”
R
稔rěn音忍。①庄稼成熟。②年。因谷物一年一熟,故亦叫一年为一~。《伤寒论·原序》“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十稔即十年)。
濡rú音如。①水液浸、渍。《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发~滞,其脾脏,……其实~核。”②滋养,滋润。《难经·二十四难》“气主昫(音许)之,血主~之。”③柔软。[条]“伤寒六七日,不结胸,腹~。”④ruǎn音软。同“软”。《难经·二十四难》“骨肉不相亲,即肉~而却。”[濡泻]泄泻之一,又名湿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盛则~泻。”(濡脉)又叫软脉,脉象小而无力,轻按可得,重按不显。李时珍“~形浮细按需轻,水面浮绵力不禁。……浮而柔细知为~。”
蕤ruí音锐。花草下垂的样子。[葳蕤]药名。又写作萎蕤,玉竹的别名。
S
尚shàng音上。①爱好,尊崇。《伤寒论·原序》“余宿(宿:素来)~方术,请事斯语。”②还,犹。辛弃疾《永迂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能饭否。”尊崇、注重。如:高尚。
濇sè音涩。不滑利,往来不利。[条]“脉浮虚而~者,桂枝附子汤主之。”②通“澁”、“涩”。现代简化为“涩”。
啬sē音瑟。①节俭,节省。如吝~。②通“穑”。[啬啬]形容皮肤收缩之状。[12条]“~~恶寒。”
溼(湿)shī音失。古“湿”字,现已简化为“湿”。[26条]“所以然者,以寒~在里故也。”
斯sī①指示代词。此,这。《伤寒论·原序》“余宿尚方术,请事~语。”②连词。那么,就。③句中、句末语气词。[斯须]一会儿,即须臾。《伤寒论·原序》“相对~~,便处汤药。”
嗜shì音示。①喜欢,特殊的爱好。[37条]“脉浮而~卧者,外已解也。”②贪欲。
溲soū音搜。尿,小便。
几shū音书。鸟之短羽。《韻会》“有钩挑者为几案之几”。[几几]形容项背强急,俯仰不能自如之状。[14条]“太阳病,项背强~~。”成无已:“~~,伸颈之貌也。”
宿sù音肃。①夜。[38条]“乌梅丸……,以苦酒渍乌梅一~。”②晚上睡觉。如夜~。③一向的,经过较长时间的。[条]“所以然者,本有~食故也。”④旧。如~疾。
数shù音术。①数目,数量。②几,几个,表示不确定的数目。③规律,必然性。刘禹锡《天论中》:“夫物之合并,必有~存其间焉。”(事物相互作用的时候,其中一定存在规律性的东西)④技艺。《孟子·尽心》“今夫奕之为~,小~也。”⑤shūo音朔。[4条]“惹躁烦,脉~急者,为传也。”(数脉:一息六至)⑥cù音促。密也。与疏相对。⑦shǔ音暑。计算。成语:“不可胜数。”
瞤shùn音顺。①目动,眼皮跳动叫目~。②肌肉跳动叫肉~。[38条]“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T
惕tì音踢。①小心谨慎。如警~。②惊吓,恐惧。《素问·诊要经脉论》“~~如人将捕之。”
胎tāi音苔。①在母腹内还没有生出来的幼体,如胚~、~儿。②衬在东西里边的物品。③根源。④通“苔”。[条]“舌上白~滑者。”[胎胪药录]流传最早的本草或始传本草。(胎:始也。胪与胎合训为传)《伤寒论·原序》“撰用素问九卷……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W
务(務)wù①致力、从事。《伤寒论·原序》“孜孜汲汲,惟名义是~。”[引]专心致志。《素问·宝命全形论》“手动若~,针耀而匀。”(运用手法时要专心致志,针具要光洁匀称)②要求,追求。《伤寒论·原序》“省疾问病,~在口给。”③事务,事情。④副词。一定。~必。
恶(惡)wù音误。①憎恶,讨厌。[1条]“头项强痛而~寒。”(恶寒即憎寒,畏寒。恶风同义)②疑问代词。那里?怎么办?《灵枢·九针十二原》“逆而夺之,~得其虚?”③è音饿。坏。与善相对。《素问·脉要精微论》“衣被不敛,言语善~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④丑。与“美”相对。
X
悉xī音西。①知道,详尽。《素问·灵兰秘曲论》“~乎哉问也。”②全部,都。[条]“少阴病形~具。”
淅xī音西。微雨或落叶的声音。欧阳修《秋雨赋》“初~沥以潇风。”(淅沥:下雨或下雪的声音)。[淅淅]微雨淅沥的状态。[12条]“~~恶风。”(形容怕风的状态,如裸体浇以凉水,即淅然而畏怕的样子)。
翕(翖)xì音系。①收缩,收敛。枚乘《七发》“飞鸟闻之,~翼而不能去。”②和好,和谐。[翕翕]鸟合羽状,用来形容人体不舒服拘急的状态。[12条]“~~发热。”
系(係、繄)xí①带子。②拴,绑,挂,悬。③连结。《灵枢·经脉》“其支者,从心~上挟咽,系目~。”④联系,关联。[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在太阴。”⑤属,从属。[条]“伤寒转~阳明者,其人濈汗出也。”[辨]繄、係、系三字的用法:有时通用,有些地方不通用。在①②③的用法上通用。但用于“世系”、“系统”意义上,只用“系”而不用“繄”或“係”;在关联的意义上,一般写作“繄”或“係”而不写作“系”。“係”在古代白话中还可以用作“是”(实~此人,确~事实)。这种用法是“系”或“繄”没有的。
痫(癎、癇)xiǎn音闲。病名。《素问·大奇论》“心脉满大,~瘈筋挛。”[6条]“剧则如惊~。”(痫: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常癫~并称)。
虚xū古虚字。
眗xuàn音眩。①转眼,一作“瞬”(shùn音顺)。[88条]“直视不能~,不得眠。”②目视不明。《素问·疟论》“肾疟者,目~~然。”
潠xùn音逊。用口喷水。[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之。”(潠,又写作噀)。
徇xùn音巡。①巡行,宣布命令,如“以~三军。”②示众。③通“殉”字,为某种目的而死。《伤寒论·原序》“忘躯~物,危若冰谷。”④通“侚”字。迅速。《素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幼而~齐。”(徇齐:思维敏捷)。⑤通“眴”。目眩。《素问·五脏生成论》“~蒙招尤。”(视物昏花,头部动摇)。
Y
轺yáo音摇。古时轻而小的马车。[连轺]即连翘。[条]“麻黄连~赤小豆汤。”
奄yǎn音淹。微弱的样子。[奄然]忽然,突然。[条]“~~发狂。”
烊yāng音羊。溶解固体叫~。[条]“炙甘草汤方……去渣,内胶~消尽。”
饴yī音移。①用米、麦、玉米等制成的糖浆。[条]“小建中汤方……去渣,内~。”②sí音寺。通“饲”。[胶饴]即饴糖,药名,补气药。
婴yīng音英。①初生的幼儿。如婴儿。②遭受。《伤寒论·原序》“卒然遭邪风之气,~非常之疾。”
鞕yéng音硬。①坚,物坚叫~。[98条]“或腹中痛,或胁下痞~。”②通“硬”。
余yū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伤寒论·原序》“~每览越人入虢之诊。”
馀yú音余。①剩下的,多余的。《难经·八十一难》“损不足,益有~。此者中工之所害也。”[引]遗留,遗存。《伤寒论·原序》“余宗族素多,向~二百。”②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条]“太阳病,过经十~日。”③以后,此外。[辨]余与馀在古代是意义不同的两个字。现“馀”已简化为“余”。
郁yù音育。①通“燠”(yu音郁。又读ào音奥),暖,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化喧暑~燠。”(喧:温热,暖和)②通“鬱”。[云气浓盛的样子]。[郁郁]香气浓烈。范仲淹《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青青”③有文采的样子。
鬱(郁)yù音育。①忧愁,烦闷。[条]“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在表。”②树木丛生,茂盛。[鬱鬱]忧愁不乐,沉闷的样子。[条]“呕不止,心下急,~~微烦者,为未解也。[辨]鬱。在古代很少通用,现“鬱”已简化成“郁”。[郁冒]烦闷,眩晕,甚则发生一时昏厥。但很快自行苏醒的病症。可由外邪阻遏或亡血伤津或肝郁所致。[条]“下利脉沉而迟,……心~~汗出而解。”
缘yuàn音元。①原因。[条]“问曰:何~得阳明病。”②沿着,顺着一定方向走。陶渊明《桃花园记》“~溪行,忘路之远近。”③古时衣服的边饰。[引]边,边缘。[缘缘]不断之意。[48条]“设面色~~正赤,阳气怫郁在表。”
哕(噦)yue音月。①呃逆。[条]“久则谵语,甚者至~。”②干呕(干呕:想吐而吐不出东西)。[条]“食谷者~。”
嗢yùn音温。生气,心里念着,怨怒。如~怒。[愠愠]也作“温温”。心里难受,面色烦闷之貌。[条]“太阳病,经过十余日,心下~~欲吐。”
Z
啐zuì音醉。[啐时]一昼夜。[条]“抵挡丸方……取七合服之。~~下血。”有时指一年或周岁婴儿。
燥zào音造。干焦。[条]“因火而动,必咽~吐血。”
躁zào音造。①性急,不安静。[条]“胃中水竭,~烦,必发谵语。”动,扰动。[条]“手足~扰,捻衣摸床。”[辨]“燥”从火,表示干燥、枯燥;“躁”从足,形容人体的行为或动作。
谵zhān音粘。①通“讝”(zhān)字,多言。病人自語。[谵语]即“詀语”,病人发高热时或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不自觉的胡言乱语。[条]“但发热~~者,大承气汤主之。”
孜zī音之。勤勉的样子。[孜孜]勤恳,努力不懈。如~~不倦。[孜孜汲汲]匆匆忙忙的样子。《伤寒论·原序》“~~~~惟名利是务。”
渍zì音自。淹,浸在水里。[条]“大黄黄连泻心汤方,……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之。”[引]污染。
乍zhà音榨。①刚,初起。[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有时轻。”②忽然。[48条]“不知痛处,~在腹中,~在四肢。”
漐(挚)zhí音知。①汗出貌。②小雨不断。[漐漐]形容微汗出如毛毛细雨。[12条]“桂枝汤方……温服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
振zhen音震。①兴发,兴起。[条]“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却复发热,汗出而解。”②动摇,抖动。[89条]“亡血家,还可发汗,发汗则寒憟而~。”③救急,同“赈”字。
窒zhì音炙。阻塞不通。[79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者。”[窒息]呼吸不通。
支zhì分枝。《灵枢·经脉》“其~者别跗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枝”。[引]动物或人的四肢。《素问·至真要大论》“清阳实四~,浊阴归六腑。”支撑。《素问·至真要大论》“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两胁。”[支结]自觉心下(胃脘)支撑闷结。[条]“微呕,心下~~。”《活人书》“外证未解,心下烦闷者,非痞也,谓之~~。”
蛭zhì音至。蠕虫动物。[水蛭]药名。活血化瘀药。蚂蟥就是水蛭的一种。
纵(縱)zōng音宗。①放,释放。如~虎归山。[引]放任,放~不加约束。《伤寒论·伤寒例》“服药不如方法,~意违师,不须治之。”②缓而不收。《素问·脉要精微论》“少阳络者,耳聋,百节皆~。”③与“横”相对,在《伤寒论》里“纵”指五行顺次相克。“横”指五行逆次反克。[条]“此肝乘脾也,名曰~。”[条]“此肝乘肺也也,名曰横。”
踵zhǒng音肿。①脚后根。《素问·刺腰痠论》“刺厥阴之脉,在腨~鱼腹之外。”(腨zhuāng音专。即腿肚子)。②继承,延续。《灵枢·玉板》“著之竹帛,使能者~而传之后世。”③跟随。④到,走。[企踵]踮着脚后根望。《伤寒论·原序》“但竟逐荣势,~~权豪。”
铢zhū音朱。①汉代重量单位。一两=24铢。②钝,刀锋钝叫~。[铢两]比喻很少。
卓zhuō①高,高超。如卓见,疗效卓著。②直立的样子。如卓然。[条]“大便已,头~~而痛。”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