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胃肠病,用现代医学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例如细菌感染或细菌毒素污染、病毒感染、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变态反应、饮食习惯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使胃肠的正常生理活动、消化液的分泌和调节作用、消化吸收能力发生障碍,导致肠胃的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的病理变化,被称之为胃肠疾病。
一般肠胃发生问题,多会出现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烧心、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的症状表现;常见的胃肠疾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腹泻、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
1、急性胃炎
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的可逆性的炎症病变。病变部位可以在局部的胃底、胃体或胃窦的某个点,也可以弥漫的分散在全胃。常见症状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有的有上消化道少量、的间歇性的出血。由于药物和激素等因素引起的急性胃炎常表现为呕血或黑便;急性食物中毒时急性胃炎和急性肠炎同时存在,常同时出现呕吐、腹泻、脱水和低血压;腐蚀性急性胃炎和化脓性急性胃炎常有上腹部剧烈疼痛、频繁呕吐及寒战等症状。
2、慢性胃炎
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根据炎症累及的部位和对腺体破坏程度,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临床表现;有症状时大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疼痛没有明显规律,一般进食后较重;有胃黏膜长期少量从出血的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并可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
恶性贫血的病人可有全身衰弱、消瘦、神情淡漠等;以上症状大多没有特异性。慢性胃炎患者的体征大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微压痛,胃体胃炎严重时可有舌炎和贫血的相应体征。
3、消化性溃疡
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壶腹部的慢性溃疡,统称为消化性溃疡。常见症状有上腹部的局限性、缓慢性和节律性的疼痛;
胃溃疡的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其规律是进食后疼痛加重,空腹时疼痛缓解;
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位于上腹正中稍微偏右,其规律是进食后疼痛减轻,空腹时疼痛加重。
患者常伴有嗳气、烧心、反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状;久病患者可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幽门螺杆菌检测,在消化性溃疡病人中的阳性率可高达80%以上,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检查。
4、腹泻
感染性急性腹泻:常有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常发生于进食后4小时之内,表现为水样泻或痢疾样腹泻。
非感染性急性腹泻:常见的如食物过敏,往往在进食后几小时突然剧烈肚脐周围疼痛,水样写2-3次后腹痛消失。
慢性小肠性腹泻:腹泻超过6周或者反复发作,粪便量多、稀薄、可含脂肪,黏液少,臭味大,腹痛多在肚脐周围,腹泻次数每天2-10次,一般没有里急后重,常伴有体重减轻。
慢性结肠性腹泻:腹泻超过6周或反复发作,粪便量少,肉眼可见脓血、黏液,腹痛在下腹或左下腹沿结肠解剖部位,腹泻次数可比小肠性腹泻更多,且有里急后重,但少见体重减轻。
5、便秘
大多数健康人正常时每日排便1次,平均每日粪便重量35-克。但由于排便习惯不尽相同,结肠功能也有所差别,因此也有少数人2-3天排便一次,另有少数人1天要排2-3次正常大便。因而对于便秘的诊断,一定要根据本人的排便习惯,排便是否困难及相关症状等才能做出判断。一般认为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太少,或排便不畅、费力、困难、粪便干结且量少,排便时间间隔超过48小时。
6、溃疡性结肠炎
本病也叫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其病变部位在结肠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多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犯其他部分或者全结肠。
目前认为本病是受到免疫遗传影响的宿主反应及外源性刺激交互作用而发生的多因素疾病。腹泻常为早起症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轻者每天3次左右,重者每天10次左右,大多伴有里急后重;
约有一半左右的病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并表现为症状发作和缓解;缓解后常常以受凉或饮食失调作为诱发的原因;发作期大便呈水样或糊状,混有黏液、脓性黏液或脓血成分;也可出现发热、食欲减退、消瘦、腹胀、腹痛、关节痛等症状;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血便,个别人有大量出血。
子良秘制优质健康文章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