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阳晚报》
记者与专家王潇在直播间交流
4月14日14时至15时,针对如何科学应对儿童因消化疾病引发便血的话题,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儿童消化科主治医师王潇值守本报“专家坐诊”健康热线时表示,不少家长认为便血是一种疾病,实则不然,在医学上,便血是儿童众多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并非一种疾病。
王潇说,便血就是指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便血原因很多,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病变的出血,亦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肠炎、肛裂、痔疮、肠套叠、肠息肉、胃、十二指肠的炎症、溃疡出血、美克尔憩室、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肠扭转、腹型过敏性紫癜以及其他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全身性疾病,都可能导致儿童便血。其中,肠炎、痔疮、肛裂以及肠息肉出血最为常见。
王潇解释说,因肠息肉导致的便血,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这种便血一般无疼痛,鲜血常附着于粪便表面,不与粪便混杂。息肉通常长在肠壁的黏膜上,就像一个带蒂的肉疙瘩,如黄豆或蚕豆大小。位置较低的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就像一个红色的“肉球”。息肉较大的,有时可引起肠套叠,造成肠梗阻,导致患者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由于肠息肉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且大多数儿童无法清楚确切地表述不舒服的情况,因此仅靠临床症状来诊断较为困难。如果孩子反复出现无痛性便血,在保持大便通畅的情况下仍反复发生,或者治疗后,便血仍迁延不愈,那么,则应该要警惕是否是儿童肠息肉,建议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肠炎便血,王潇说,感染性肠炎多有不洁饮食史,易出现黏液血便,甚至伴有发热;食物蛋白过敏性肠炎多为大便带血丝,量不多,易合并湿疹,以上疾病可随感染或者过敏的好转而逐渐消失。婴幼儿因为身体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且抵抗力差,故对于感染性肠炎导致的便血,需要预防感染,合理喂养。对于食物蛋白过敏导致的便血,应避免摄入普通配方奶,改为游离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奶粉喂养。
肛裂、痔疮引起便血,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小儿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所致,若病程迁延不愈,可能伴发感染,甚至诱发肛周脓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肛裂、痔疮引起的便血治疗方法很简单。一是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具有通便效果的香蕉、火龙果等;二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引导小儿每天在固定时间段和时间内排便;三是在肛裂的部位涂抹药膏,经过一段时间,便血情况大多能够得到改善。
专家简介
王潇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儿童消化科主治医师,毕业于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儿童消化系统诊疗工作10年。擅长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腹泻、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幼儿黄疸、胃肠息肉、功能性便秘、牛奶蛋白过敏等。儿童便血家长切忌乱用药
在日常活中,便血是常见的现象,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都有可能出现便血的情况,而大便带血给不同人群带来的危害也是有区别的。其中,当孩子出现便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贫血。另外,儿童普遍心理承受力较弱,长期便血容易引起精神紧张。因此,当发现孩子便血,家长便心急如焚,有的家长可能会先给孩子服用止血药物。王潇指出,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导致便血的疾病众多,对于家长来说,要靠自己鉴别很困难。当孩子便血起病急、病程长、量多或伴有腹痛、呕吐、腹胀、发热等情况、尤其是新生儿,则医院就诊,而不是自行用药。
此外,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反酸、烧心、腹痛、恶心、呕吐等情况,有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胃炎发出的危险信号。小婴儿出现腹胀、便秘且有胎便延迟等病史的,需要考虑先天性巨结肠等。有呼吸道感染病史、合并剧烈腹痛,伴有双下肢皮疹的孩子,需要考虑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可能。
日常生活中儿童肠胃这样保养
小儿自身抵抗力弱,极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害。在日常生活中,对肠胃进行有效保养,能够降低患病概率。
在此王潇建议:首先在饮食方面,小儿应该规律饮食、均衡营养,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吃会导致血脂增高的油炸食物、含有较多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的腌制食物;少吃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刺激作用的生冷食物和刺激性食物,以此降低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的可能。
其次,由于幽门螺杆菌经口传播,且在我国感染率高,建议家庭成员在进食时尽量采用公筷,切断传播途径。
另外,对于孩子自身而言,需要加强运动,可以选择游泳、打球、跑步等,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同时增加肠道蠕动,便于排便。
最后,还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如厕时间过长。在排便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排便上来,不做其他分散排便精力的事情,避免心不在焉,久蹲排便。因为如厕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肛肠淤血,痔疮形成。痔疮和便秘是一对孪生兄弟,常常同时并存,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使痔疮和便秘加重。
如何防治手足口病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气温逐渐上升,病菌也开始繁殖,每年春夏季也成了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今日14时至15时,医院儿科主治医生李岱豫将值守本报“专家坐诊”健康热线,与广大读者交流如何科学防治手足口病的话题。
李岱豫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成人和儿童均可能被感染。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普通型无需治疗,一般一周左右就能自愈。但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
那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染的?诱发手足口病的高危因素有哪些?怎样判断孩子是否患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易与哪些疾病混淆?针对这些问题,今日14时至15时,读者可拨打热线电话与专家交流。
互动问答
因蛋白质过敏便血
可选择水解蛋白奶粉
问:我小孩一岁两个月了,一直吃母乳。在七个月大的时候大便开始出现鲜血,之后几个月出现便秘情况。在解大便的时候,宝宝会全身发抖,哭得很厉害,便后肛门会有鲜血滴下来。这段时间,宝宝大便里又开始时不时带点血丝,孩子身上会长湿疹,我们家长不是过敏体质。请问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王潇专家:听你的描述,孩子很有可能是因为蛋白质过敏引发排便不通畅,或许还有合并痔疮等可能。建议先暂停母乳,选择水解蛋白的奶粉食用,同时可以用乳果糖或者聚乙二醇的药物以及补充膳食纤维,保持孩子大便通畅。
在选择水解蛋白奶粉的问题上,因为奶粉经过水解后,与一般的奶粉口感区别很大,由于孩子已经一岁多了,可能无法适应深度水解奶粉的口味,可以选择适度水解的奶粉,这种奶粉对于过敏也有一定的疗效。
另外,如果在饮用适度水解奶粉、大便通畅的情况下,孩子大便中依旧带血,医院进行检查,大部分的孩子都能通过肠镜查出便血的原因。
需做肠镜才能明确
问:我小孩马上三岁,上周五曾经发烧到38℃,现已退烧。但是周六开始拉稀,便中带血,一天三到四次,小朋友自己没有什么不适。去医院检查,肛门周围无破损,医生怀疑内部有息肉。现在孩子在吃益生菌和蒙脱石散,请问还需要做什么?
王潇专家:有没有息肉,通过B超、拍片都是看不到的,需要做肠镜的检查才能明确。孩子这段时间不再出现发热、也没有腹泻的情况下仍然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医院完善肠镜检查。
如果是肠道炎症导致的黏膜破损,通过食用益生菌和蒙脱石散治疗,黏膜会逐渐修复,慢慢愈合,小孩的排便也会相应正常。但如果在大便正常的情况下,粪便还是带血,那就要高度警惕,可能是息肉造成的。
进行内镜手术
半年后需复查
问:我是六盘水的,我侄女6岁多,这一年多来,她的大便反反复复带有鲜血,偶尔会说在大便时肛门疼痛。孩子大便稍微有一点干,医生说她患有痔疮,但又看不到。我们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潇专家:目前这个情况,还医院做一个肠镜,明确一下出现血便的原因。进行肠镜之前,孩子需要住院,将肠道中的大便进行清除。而后,医护人员会对其进行灌肠、补液等,然后择期进行肠镜检查。期间,如果发现肠道息肉,会通过内镜进行手术切除。
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术后的半年左右,还建议患者进行复查,了解肠道情况。
孩子便血停止后
不要忙恢复母乳喂养
问:我家宝宝两个月了,发现便血,期间出现湿疹还有打喷嚏的情况。去医院查,便血呈浅阳性。大夫让我忌口,通过母乳继续喂养,但这过程中还是有便血的情况,然后换了深度水解奶粉,吃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少量便血,直到换成氨基酸奶粉才没便血了。前天试着加一顿母乳,却又出现便血。我已经忌口四五天了,肉、蛋、奶都没吃,现在是不是要继续给孩子喝氨基酸奶粉?
王潇专家:一般来说,过敏影响三个系统:首先是消化系统,会出现呕吐、腹泻、便秘、大便带血等情况;皮肤会出现湿疹;呼吸系统会出现鼻塞、打喷嚏的情况。你宝宝以上的情况都出现过,所以高度怀疑是蛋白过敏。
对于因为蛋白过敏导致便血的儿童,诊断的金标准是回避和激发试验。回避原来吃的母乳或者普通奶粉,换成特殊医学奶粉,如氨基酸奶粉或者深度水解奶粉。在饮用2-4周后,如果孩子症状明显改善,便中不带血,这个时候如果继续喂养母乳或者普通奶粉,孩子便血症状再次出现,那就明确孩子确实是蛋白过敏。
现在你可以单纯给孩子喂氨基酸奶粉。医院,由医生进行评估,再看看宝宝的情况。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陈佳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