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悄然而至,随着换季小儿患“秋季腹泻”的现象愈发普遍了。
什么是小儿秋季腹泻?1、由一种轮状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肠炎,因多发于于秋季而得名。
2、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以1岁半以下的婴儿多见。
3、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或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致病。
4、发病季节多在9-12月份。
5、潜伏期l~3天。
小儿秋季腹泻的明显特点1、发病年龄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由于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肠道抵抗力差,易感此病毒。
2、起病急:宝宝会伴有高烧38-39.5℃、咳嗽、流鼻涕、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
3、频繁呕吐:发病当日即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
4、腹泻次数多:宝宝患了秋季腹泻后,大便少则一天5、6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
导致小儿秋季腹泻的常见原因1、轮状病毒感染: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8~12月,以10~11月份为最高峰。
2、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3、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4、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临床特征临床表现:蛋花汤样大便较具特征性。发热较常见,病初呕吐也多见。有一部分小儿,可先出现发热和呕吐,如未出现腹泻症状而就诊的话,较易误诊。
而在呕吐消失后不久出现蛋花汤样腹泻,此时才恍然大悟:秋季腹泻。对于有这样发展过程的腹泻病,不用怀疑,肯定是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的预防和护理:对于儿童而言,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不能及时调节体内和外界的急剧变化,所以在秋季就很容易导致宝宝腹泻。
小儿季节性腹泻对孩子的健康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家长生活中一定要懂得秋季腹泻预防和护理的相关知识,尽可能的保护宝宝的健康。
★危害:小儿秋季腹泻的危害不容小视
1、降低抵抗力:宝贝反复腹泻很容易引发营养不良,同时,腹泻会降低儿童抵抗力,这时多种疾病很容易“趁虚而入”。
2、容易产生脱水现象:由于频繁腹泻与呕吐,食欲又低下,宝宝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
3、并发症多:电解质紊乱,更甚者还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心肌炎而危及生命。
小儿秋季腹泻预防是关键1、不要带小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避免接触病儿。
2、注意卫生,小儿使用的玩具,和能够触摸到的家具,要勤用清水冲洗,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家长在为孩子吃奶或吃饭前也要把手洗干净,要用流动水冲洗。
3、不要吃生冷食品。吃现成的熟食时,一定要注意出厂日期,品种质量,外售熟食最好不吃。
4、控制饮食,适当减少乳食,频繁呕吐者应禁食8~12小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少量易消化的食物。初愈后应注意调整饮食。
5、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受暑或着凉;预防病毒感染,冷热要均匀,预防感冒,使小儿能够抵御轮状病毒的侵袭。
6、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炎。
7、接种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的活疫苗。医界认为,服用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办法。
小儿秋季腹泻的家庭护理常识1、控制饮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数小时,但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以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可以继续哺乳,暂停辅食;如果怀疑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可暂停乳类喂养,或改用去乳糖配方乳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2、补充水分:可用自制的淡盐开水或米汤少量多次哺喂,以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也可用等量稀释的口服补液盐随意服用。
3、注意观察: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吐泻情况、体温、精神状态和尿量。如果发现宝宝呕吐剧烈难以进水,精神萎靡不振,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医院就诊,明确诊断,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4、腹部保暖:可适当给孩子增加衣着,亦可用大口罩,护肚兜等围住婴儿脐部。
5、保护臀部:由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父母应在孩子便后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纱布蘸水轻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药膏,以防红臀,并及时换尿布,避免破溃。
经过正确合理的治疗和护理,绝大部分秋季腹泻在1周左右自愈。
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原则:小儿用药不同于成年人,不能宝宝一生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药,过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