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泻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总是感觉腹部不适,都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TUhjnbcbe - 2023/7/15 20:47:00

导语:不同国家及地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不同。研究显示,全世界范围内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约为13.5%。目前,治疗疾病的方式有很多,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角度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优势更明显。

01肠易激综合征有很多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较常见,患者还需重视

肠易激综合征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依据病理生理学主要认为其与内脏敏感性、胃肠动力异常、脑-肠轴功能异常、肠屏障功能异常、肠道感染炎症与菌群失调、精神心理社会因素、胃肠激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而其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至今尚未阐明。

02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以下这6种临床上较为常见

1、内脏高敏感性

内脏高敏感表现为内脏感觉阈值降低,即对正常感知的生理性刺激感到不适,亦可表现为痛觉超敏,即对伤害性刺激反应更强烈。内脏敏感性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表明,应激在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的发生、发展及调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内脏高敏即对实验性的内脏刺激、来自肠道的生理信号有着更为强烈的过度警觉和感觉,其被认为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部疼痛、腹部不适等症状密切关系。内脏高敏感性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肠易激综合征的生物学标志物。

其中,5-羟色胺能够通过与5-HT3等不同受体的结合,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参与内脏高敏感的形成。研究表明,内增高敏感性与精神心理因素、肠道炎症、肠道微生态改变、免疫状态改变、食物不耐受等因素有关。内脏敏感性是在感受外周感受器刺激、中枢信号传导通路、中枢信号处理等多种调控水平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2、胃肠动力异常

其是由平滑肌细胞介导,通过消化道管壁纵行平滑肌和环行平滑肌的联合运动发挥作用,是保证消化功能能够正常进行的基础生理功能之一。动力检测发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结肠传输速度明显加快。

新近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一种全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其胃肠动力异常涉及的消化道范围较广,可以是食管、胃、肠道甚至部分胆囊系统的动力异常。有学者研究表明,胃肠动力紊乱是功能性疾病发病主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脑肠肽作为一类小分子多肽物质,对胃肠道的运动功能起着关键性的调节作用。

5-羟色胺广泛存在于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其通过与不同的受体相结合之后启动下游的信号通路也能对胃肠分泌及肠蠕动等胃肠运动功能起到调控作用。因此,肛管胃肠动力异常是引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肛管胃肠动力异常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因其消化道受到各种刺激而引起过度反应,导致其腹痛腹泻等症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3、脑-肠轴功能失调

脑-肠轴是由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等3个层次的神经通路共同组成的神经双向交通通路。脑-肠轴的作用通路包括应激作用通路、受内脏刺激所引起的神经传导通路、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的复杂反馈性调控网络。

其中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紊乱是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泻、腹痛及腹部不适的重要机制。脑-肠轴的调节机制较为复杂,包括外周机制和中枢机制,是受体水平、外周神经及脑区等多种通路和多种机制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脑-肠轴的异常改变则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受外周刺激时表现出的中枢(脑)的高反应性以及在受中枢刺激时表现出的内脏(肠)的高敏感性。脑肠轴各通路作用的物质基础和重点作用靶点是脑肠肽,其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小分子多肽物质,脑肠肽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免疫炎症

胃肠道自出生起就有不同的细菌种类,其中大部分细菌对维持肠道的菌群稳态功能至关重要。近年来,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了肠道菌群失调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及其症状的维持有着密切的关系。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定植抗力(CR)存在明显受损,导致潜在的外籍菌和致病菌入侵,破坏了原有的正常的肠道微生态环境,而最终发病。当患者患有肠易激综合征时,肠道微生态系统则处于一种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的菌群失衡状态,从而产生腹泻、腹痛等症状,且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类型不同。

其肠道菌群变化也有所差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数量显著减少,拟杆菌、梭菌属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和条件致病菌数量明显增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双歧杆菌属与肠杆菌属数值之比(B/E值)、乳杆菌、双歧杆及拟杆菌的数量均显著低于肠易激综合征-C患者。

5、精神心理因素

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和脑-肠轴在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学中研究的逐渐深入,有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合并心理及精神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且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越严重,其应对疾病的态度也越发消极,使得疾病更加迁延不愈。

多项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其可诱发或加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精神因素、内分泌免疫系统和肠道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精神心理存在明显的障碍,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精神心理障碍情况越严重,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受影响越明显,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也越严重。此外,有研究指出,负性生活事件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精神心理有重要影响;社会支持度、生活事件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精神心理变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0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该如何治疗?中医和西医均有合适的方法

目前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以去除诱因和对症治疗为主,具体有解痉药、止泻药、肠道微生态制剂、抗焦虑抑郁药、肠道动力敏感性调节剂、心理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病情,强调该病是一良性疾病,嘱患者对疾病转移注意力,以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进食容易诱发症状的食物。

因个体差异较大,每个人对食物的耐受程度不同。对于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进食低脂食物,并注意少食多餐。中成药因其疗效比较确切,药物性质较为稳定,且毒副作用小,方便保管储存等优点,比较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目前用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成药有多种,其中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明确、应用较广的有补脾益肠丸、补中益气丸(颗粒)、痛泻宁颗粒、参苓白术丸(颗粒)、附子理中丸、固肠止泻丸、肉蔻四神丸、人参健脾丸、固本益肠片、参倍固肠胶囊、枫蓼肠胃康颗粒等。艾灸通过药物和灸火的协同作用,共同刺激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经络穴位,进而达到疏经通络,温补脾肾,温经散寒,调补止泻的作用。

结语:目前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以去除诱因和对症治疗为主,具体有解痉药、止泻药、肠道微生态制剂、抗抑郁药、心理和行为疗法等。但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方案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特别是内脏敏感性的治疗效果不够显著。

1
查看完整版本: 总是感觉腹部不适,都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